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博新
6月27日,第八届中国政务服务博览会在成都闭幕,万宁市凭借“政务服务AI助手”与“智能‘秒批’模式”两项数字化创新成果,从全国数百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第七名和第四名。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万宁在“放管服”改革领域的突破性实践,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政务样本。
图为颁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万宁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联合技术团队深度融合DeepSeek智能引擎,创新推出政务服务AI助手系统。该系统旨在解决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中因高度依赖人工窗口和热线导致的响应滞后、政策解读专业性不足、重复性咨询占比过高问题,以及高频标准化服务(如企业注册、民生政策咨询)人力耗费大、复杂政策文本解析与跨部门协调效率低等痛点,实现“提问即答、材料预知”的自助便民服务闭环,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特别针对“办证要带什么”等模糊咨询,系统自动通过多轮对话机制精准区分事项类型,使问题识别效率提升35%,有效打通政务咨询堵点。目前该服务模式已实现从“人工被动响应”到“AI主动预判”的转型,覆盖95%以上常见咨询场景且准确率达95%,同步减少80%重复人力投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万宁市已在全市8个便民服务点布设自助终端申报机,所有自助终端申报机均可依托政务服务AI助手系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构建起“15分钟便民服务圈”,进一步深化2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的“7×24小时”不打烊服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自助终端机已累计办理业务14892件,切实让市民体验到“随时问、即时办”的智慧政务新范式。
万宁智能“秒批”系统采用“五层两翼”技术架构,以数据共享为基石、以自动审批为核心,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的政务服务新范式。该系统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持续迭代升级,至2023年6月已覆盖50个审批事项,累计办件量突破17.6万件。作为集技术创新、数据治理与流程再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通过科学的技术路径设计和扎实的数据基础构建,横向打通市场监管、卫健、文旅等多部门业务系统,纵向对接省、市、镇三级数据资源,形成包含市场主体信息、信用记录、电子证照等要素的共享数据库,实现传统审批到智能审批的跨越,将原至少3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最快2分钟办结。
值得一提的是,万宁通过智能秒批与“证照分离”改革联动,134个事项实现“承诺即入备案即入”,推动“准入即准营”。海南省营商环境评估显示,2023年万宁“开办企业”指标得分跃升至全省第2名;2024年,万宁新增市场主体5269家,同比增长9%,餐饮、文化娱乐等秒批重点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增长尤为显著,市场准入时限整体缩短90%以上,准入便利度跃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万宁市建立“审管法信”联动机制,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四部门数据实时共享体系,审批结果秒级推送至监管部门,监管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执法部门,执法结果纳入信用评价并反哺审批决策。截至目前,万宁市已实现“审管法信”闭环机制,累计通过“审管法信”平台推送行政许可办件21387件,开展检查任务5377次,执行处罚任务524次。此套机制将失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破解“重审批、轻监管”的治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