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豌
“屠了9个自然村,烧了276间,第一次就抓了751人。”近日,琼海市中原镇,回忆起12岁时亲历的琼海互助乡(今琼海市中原镇长仙行政村)“三·一”惨案,今年已92岁的曹靖神情激动,泪流满面。
琼海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中心主任王仪介绍,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抗日队伍频繁在互助乡一带活动,日军对此早已怀恨在心。1945年4月12日(农历三月初一)早晨,日军以征用民工为借口,通知互助乡坡村、长仙两个村落的村民到中原镇伪军营集中。约8时许,村民们陆续来到伪军营。随后,日军持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监守,并将村民押到燕岭坡日军营房,还在营房西面山坡上挖了两个8米见方的大坑。
当日中午11时,被抓的751名青壮年村民,被剥去衣服。日军以3人一串、5人一组,将村民用铁丝绑起来拖到燕岭坡,在两个早已挖好的大坑前逐个砍头,施行血腥大屠杀。
互助乡村民、今年89岁的卢传轩,正是在这场屠杀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当时我才9岁,那天早上,妈妈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卢传轩说,当天,日军扫荡到家中时,他以出去牵牛的名义逃离到附近山坡,最后躲避到亲戚家才保全了性命。
此后连续3天,日军在长仙、坡村等互助乡辖下的9个村庄共杀害900余人,烧毁房屋276间,部分村庄甚至惨遭灭顶之灾,从此不复存在。后续,日军还多次对互助乡村民进行清剿、屠杀、抢掠,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据统计,被杀害的人数达千人之多。
1947年,为了悼念互助乡“三·一”惨案中的死难同胞,当地民众在燕岭坡上修建殉难民众公墓,以寄哀思。由于公墓埋葬了千名以上的同胞,因此又被称为“千人墓”。2009年5月,燕岭坡殉难民众公墓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踏着青石板走近燕岭坡殉难民众公墓,可见两处宽约5米、长10余米的陵墓,其中埋葬着殉难民众的尸骸。现场摆放着花圈,炉中还有燃烧后剩下的香根。
“这里就是当年惨案发生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我们都会在这里组织祭奠活动,群众也会自发来到这里祭扫。”长仙村委会副主任曹颖在沉默中一一抚摸过石碑上9个村庄的名字,他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这是长仙村一段不可抹去的伤痛记忆,也是不能遗忘的国耻,他们会把这段历史一代代讲述下去,让子孙后代铭记苦难、汲取力量,把家乡和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本报嘉积7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