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珊珊
很多海南传统小吃中都有椰子的身影。经过当地老百姓的“十八般厨艺”,椰子水、椰子肉、椰奶等纷纷“化身”为薏粑、椰子饭、“三角留”、椰子盐等海南民间小吃。
在海南话中,“粑”念作“buǎ”。寻常巷陌中,薏粑是街边小摊、老爸茶店里常见的小吃。这种用糯米粉包馅制作而成的小吃,有椰丝和炒制的芝麻仁、花生碎等丰富馅料,由椰叶或芭蕉叶做底托。剥开外面的叶子,咬上一口,口齿间香甜软糯滋味尽显。
制作小吃时,糯米是椰子的“好搭子”。椰子饭,又名椰子船,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一艘船。人们削去椰子外壳后,在完整的椰子肉顶端开一个口,然后装入糯米,与椰子水、肉共同蒸制,最后将成品切成船形。这种以椰子肉为底的小吃,带有天然的椰香,让很多食客赞不绝口。
文昌是远近闻名的“椰子之乡”。在当地人的巧手和巧思中,椰子被制成许多美味小吃,“三角留”就是其中一种。《风味文昌》一书记载:这种小吃以芭蕉叶做底,将“牛洗粉”和糯米粉混合制皮,裹椰丝加生姜红糖,做甜口;韭菜佐椰丝,加盐,做咸口。文昌会文人所制“三角留”最出彩。平日大有食客专程去会文有名的茶店吃个“三角留”,点一壶茶便能消磨一个闲适的午后。
文昌地区还有一种叫做椰子盐的小吃。上世纪60年代在文昌中学求学的黄奇电,在《文中求学往事》一文中回忆道:“制作椰子盐的工序非常简单,把椰子肉刨成丝状,配上适量的食盐,在锅里炒干就成。在粮食紧张时期,椰子盐是文昌农村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上午第三节课下课后,同学们成群结队回宿舍补充‘营养’。所谓补充‘营养’,不外就是吃几口椰子盐,或吃自己的,或交换来吃。这时,宿舍里便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气氛。”
众多独具特色的椰子小吃,让椰香弥漫在海岛上,萦绕在市井烟火间。这些小吃不仅装点了海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承载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