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金贸街道汇聚了19栋纳税亿元楼宇,它们是催化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金融商贸区为新就业群体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贸街道抓实“开门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整合资源,积极创建友好商圈楼宇,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实际行动,推动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邝晓霞 特约记者 萧海山
A 破解急难愁盼显温度
7月28日午后,外卖小哥莫子祺送完手里的订单,汗流浃背地走进友谊·阳光城的暖“新”驿站。在这里,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送餐途中短暂休息一会儿,让身体舒缓下来,感觉工作也没那么辛苦了。”莫子祺边接水边说,在金贸街道友好商圈楼宇,能享受到就餐、休息和充电等多方面服务,工作便利度得到明显提升。
眼下,国贸商圈驿站实现24小时开放,让温暖“不打烊”;万象城城市驿站专门划设外卖骑手停车充电区,既解决“停车乱”问题,又保障了交通安全……在金贸街道,一个个暖“新”驿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休息避雨、爱心充电等多样化服务,成为社区中不可或缺的“温暖港湾”。“我们聚焦新就业群体反映的停车、就餐等问题,主动靠前服务。”金贸街道工委副书记陈运导介绍,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贸街道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意、解民忧。街道立足实际,创建友好商圈楼宇,在此过程中获得多方支持,为新就业群体融入商圈搭建了“桥梁”。
B 撬动基层治理创新支点
滨海国际金融中心设置了外卖智能存取点,并配备恒温饮水机与微波炉;“稻稻香小碗菜”等餐饮店为外卖小哥提供每餐3元的福利……据了解,金贸街道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动员万象城、友谊·阳光城、友谊·国贸城等20多家商户加入“暖心”行列,承诺提供免费饮水、临时休息、电动车有序停放指引等服务。
同时,“党建+”思维持续拓展驿站服务外延,使其成为撬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支点。在万象城暖“新”驿站内,就业招聘信息栏与指导服务悄然上线。“驿站不仅是歇脚点,更是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的通道和赋能站。”金贸街道工委书记黄助华告诉记者,依托楼宇党群服务中心,驿站市场变成“微型招聘会”现场,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此外,通过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政策精准推送、反电诈宣传等志愿活动的开展,服务链条得以延伸,党建与发展实现同频共振。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这一件件“关键小事”的解决中得到切实提升。
“街道将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一体推进学查改,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集中整治,着力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劳动者、居民、企业提供更广泛、更细致的服务,助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助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