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成立十周年之际,“封关启新篇 数智创未来”研讨会上,海南微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玛扬·乌帕亚私人有限公司签署遥感数据服务协议,实现了三亚空天数据的首次规模化“出海”。
这一合作得益于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临近,海南正加速成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要枢纽。
签约仪式现场。记者 刘丽萍 摄
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丽萍
十年耕耘 遥感产业园从蓝图到现实
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的十年发展历程,是中国遥感技术不断“追赶”的缩影。
产业园总经理薛永辉在十年发展汇报中感慨:“回望我们共同走过的遥感十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十年前,卫星遥感数据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词汇;而今天,它已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千里眼’‘智慧脑’。”
从2015年规划中的蓝图,到2025年汇聚了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已形成覆盖卫星研发、卫星测运控、数据接收处理、数据提取与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薛永辉说,过去十年,中国遥感技术实现了从“咿呀学步”到“硕果丰收”的跨越。
随着自主研发的国产遥感卫星一次次成功飞天,遥感数据源日益丰富,分辨率越来越高,幅宽越来越大。据新华社报道,我国遥感卫星形成由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组成的强大对地观测体系,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产业园作为推动卫星研发与遥感技术从“科研”走向“实战”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空天产业核心聚集区,已形成“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格局,三亚正在崛起成为商业航天南方坐标。
数据出海 国际合作开启新篇章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的制度型开放,为三亚“数据出海”注入强劲动力。政策红利在产业园得到具象化呈现:2025年3月,海南省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三亚节点正式揭牌,该中心整合云计算、数据通道等资源,为遥感数据、国际贸易数据等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
“我们正依托这一平台,推动空天大数据与东盟国家的农业、海洋监测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园总经理薛永辉在十年发展汇报中透露。
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的案例不断涌现。此次研讨会上,海南微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玛扬·乌帕亚私人有限公司签署《遥感数据服务协议》,马来西亚玛扬·乌帕亚私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永强表示:“公司主要经营农作物种植,引进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智慧种植等。”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传统的国土监测、防灾减灾扩展到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
海南微星公司不仅与马来西亚企业签约,还与三亚市天涯区儋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签订《遥感数据服务协议》。儋州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炳忠表示:“遥感数据可以助推基层治理。”这表明遥感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海南微星公司还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杭州算想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遥感技术与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
更加开放 数字经济迎来新机遇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临近,这一重大开放举措将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在研讨会上,政、产、学、研各界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封关”与“数字经济”两大主题,深入研讨和智慧碰撞,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马光远教授做了题为《产业创新应该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抓手和灵魂》的主旨演讲。他详细剖析了封关为海南数字经济带来的具体机遇,并深刻阐述了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和路径,希望海南能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尊重产业周期,打牢产业基础,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通过海南封关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海南封关与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研讨会”的举办,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思想和实践准备。它连接当下与未来,聚焦政策与产业,为海南封关背景下的数字经济发展厘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合力,是观察海南数字经济走向未来的窗口。
未来已来 空天信息产业前景可期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正成为国际数据合作的重要桥梁。从服务国内到出海远航,从数据接收到数据服务,园区企业正在构建一条覆盖空天信息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当天,还举行了星宇空间项目封顶仪式。星宇空间项目作为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的一期起步区的商业配套项目,融合空天科技、商业体验、创新孵化、智慧生活,打造宜居宜业的空天科技综合体,可满足办公居住、商业配套、生活配套等综合设施。
海南微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开存在介绍海南卫星星座遥感数据应用实践时表示:“过去十年,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十年,我们将迎接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智能时代。”
海南遥感数据成功走向马来西亚,只是起点。
“随着海南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数据合作,三亚有望成为国际空天数据枢纽,在数字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先机。”对于未来,薛永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