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新闻—正文
分享到:
会长话封关 | 张会发:“对酒店业而言,是实打实的重大利好”
2025年09月05日 16:30 来源:中新网海南

  中新网海南新闻9月5日电 题:张会发:“对酒店业而言,是实打实的重大利好”

  记者 张茜翼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对酒店业而言,是实打实的重大利好。”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执行会长张会发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展望封关后海南酒店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张会发从客源、成本、创新、资产四个维度向记者细述了封关政策释放的发展潜力。

图为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执行会长张会发参加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2025届毕业典礼并致辞。 (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 供图)

  四个维度释发展潜力

  从客源端看,张会发认为,封关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叠加85国可免签入境海南政策、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改扩建、国际航线航班加密等,国际游客有望大幅提升。

  2024年海南入境游客实现翻倍增长,国际游客平均停留时长较国内游客多2-3天,国际游客的消费能力约是国内游客的5倍,直接推动客源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在张会发看来,封关后这一势头将更强劲,而客源结构变化,也会倒逼行业服务的升级。

  “成本端的‘零关税’红利则能切实为酒店减负。”张会发说,酒店运营所需的进口设备、高端食材、酒水、客房家具、智能系统等均可享受政策优惠,像进口肉类食品、鲜活海鲜、精品红酒等采购成本将显著下降;再加上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酒店利润空间扩大,可将更多资金投入服务提升、员工培训与设施升级。

  在创新层面,人才的自由流动能让海南酒店业进一步与世界酒店业接轨,带来管理和产品的创新。张会发也指出,“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将推动酒店供应链本地化,酒店可以就地采购由零关税进口原料在本地加工增值而成的优质产品,例如面粉、果汁等,从而将供应链从漫长、昂贵的国际链条,转变为高效、新鲜的本地链条,形成 “全球采购—本地加工—就近供应”新模式。

  “进口智能设备成本下降,也会加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张会发表示,海南酒店尤其是拥有优质海景、热带雨林资源的物业,将随自贸港地位提升成为稀缺资源,资产增值空间预期可观。

图为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与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大中华区)签署合作协议。 (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 供图)

  超万家酒店集聚

  当前,海南酒店业已构建起颇具规模的产业体系,全省各类酒店超1万家,客房数量达37万余间,床位近60万个。

  从产品维度看,海南酒店业覆盖奢华、高中端、经济型等多个档次,涵盖度假、商务、亲子、旅居、康养等多元类型,全年供应充足且选择丰富,能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从空间布局看,海南酒店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等区域;从产业关联看,行业与旅游业深度绑定,2024年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高达97.5%,二者协同发展特征显著。

  从市场活力看,以三亚为代表的区域常年位居全国酒店投资热门地,持续吸引资本关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同时,张会发指出,海南酒店行业面临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产业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压力大等挑战。“封关后境外客源增加,对酒店住宿多元化业态也提出了新要求。”

图为新加坡酒店业联盟中国首席联络官一行到访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 供图)

  四方面发力助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应对挑战,张会发提出,海南酒店业抓住自贸港封关机遇,推动可持续发展,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需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三亚新机场、海口机场扩建,以及博鳌机场、岛内通用机场建设,构建智能化立体交通体系。同时,酒店要配合不同市场的开发,完善自身接待条件。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比如瑞士洛桑旅游大学在三亚落地,可依托此类平台系统性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土人才;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与留用政策,以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满足国际市场差异化的需求。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旅行业与康养、会展、体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平衡岛内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缓解季节性波动影响,优化产业结构。

  四是强化环境保护。建立游客承载量控制机制,发展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完善文旅环保法规与执行机制,在产业发展中守住生态底线,提升行业 ESG 水平。

  积极创建中国民族品牌饭店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文化与旅游工作委员会现正推动民族品牌饭店创建。身为该委员会副主任的张会发称,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能为酒店行业注入独特文化魅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打造民族品牌酒店,能让中国酒店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特色与风范,增强国际话语权。目前,广州白天鹅宾馆、南京金陵饭店、成都西藏饭店、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杭州黄龙饭店等一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酒店都已加入到中国民族品牌饭店行列。

图为2025中国民族品牌饭店评定工作研讨会举行。(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 供图)

  张会发强调,海南酒店业参与民族品牌饭店创建、打造“海南服务”品牌,可从三方面突破:

  一是深化文化融合,让“海南特色”成为民族品牌核心标识。海南拥有黎族织锦、苗族蜡染、儋州调声等丰富非遗资源,还积淀了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等独特底蕴,这些都是酒店打造差异化民族品牌的核心素材。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可融入非遗的宣介、营销等活动,让游客在入住期间沉浸式感受海南文化的独特性与生命力,形成“住海南酒店、品海南文化”的品牌认知。

  二是下好“全岛一盘棋”,打造“海南服务”国际品牌。建立客户反馈及收集分析机制,根据客人意见优化服务,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以优质服务积累“海南服务”口碑,让更多游客成为“回头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力量,有针对性开展服务培训、优秀案例推荐等活动,提升全岛酒店业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与国际行业协会协作与创新。行业内要共同制定服务标准,避免过度服务、避免恶性竞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旅游展会等平台展示海南民族品牌酒店特色;实现产业联动,让“海南服务”品牌走向世界,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推动行业蓬勃发展。同时,结合海南气候与资源优势,开发康养客房、海上运动等套餐和特色产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增强品牌吸引力。(完)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