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黄道婆》沪浙“首秀”,秀出了啥?
2025年09月21日 09:44 来源:海南日报

  ■ 刘晓惠

  琼剧“走出去”,并非新鲜话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琼剧的足迹就已遍布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它的身影也时常活跃在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舞台上。

  但琼剧走进沪浙一带,却是少见。

  9月7日至19日,海南省琼剧院携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赴上海、浙江开展演出交流。这部剧不仅代表琼剧首次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更登上了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

  这场“首秀”秀出了琼剧的哪些特质?又为琼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积蓄了怎样的力量?

  秀出好品质,竞逐“白玉兰”

  9月19日晚,《黄道婆》在上海艺海剧院完成收官演出。

  不少观众、专家学者在看完后,都给出了“震撼”“感动”“好看”的评价。

  实践表明,琼剧不仅能“走出去”,还能走得很好,在戏剧竞相绽放的沪浙地区也引来了一众喝彩。

  事实上,琼剧《黄道婆》此次“出征”带着明确的目标,不仅要让沪浙观众看见琼剧,更要带着“三年磨一剑、十改剧本”的精良品质,冲击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这一行业标杆。

  “此次参评白玉兰奖,就是要把这张琼剧名片,郑重递送到中国戏剧的最高殿堂。”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透露,此次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获奖名单2026年才会公布,无论最终是否获奖,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激励着琼剧的发展。“琼剧的舞台,可以很大很大,我们也可以走进中国戏剧的中心舞台。”

  为让上海看见琼剧的“品相”,《黄道婆》做了不少突破与创新,力争将琼剧的独特魅力具象化呈现——

  比如,在演绎上,由梅花奖得主林川媚饰演的黄道婆,以层次丰富的情感与唱做俱佳的舞台表现,将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配角同样出彩,梅花奖演员符传杰饰演的龙爹,一句“你还知道来”的念白顿挫连绵,将复杂心理演绎得入木三分。

  又如,在台风场景上,这部剧以人体模拟巨浪翻涌、林木摧折,将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融合,让琼剧的灾难场面表达更有震撼力。

  再如,在音乐与舞美的打造上,作曲在传统板式中融入黎族民歌元素,还加入了崖州民歌、疍家民歌、松江童谣等多元韵律,巧妙串联起两地文化。舞美则以光影切割空间,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琼剧魅力。

  从文本的反复打磨推敲,到演员的深度契合,再到舞台呈现的创新设计,可以说,《黄道婆》全方位展现了琼剧的创作水准。其以一场场精彩的演绎,让琼剧在沪浙圈粉无数,也为琼剧后续拓展省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据海南省琼剧院透露,明年还将以丘濬题材新剧冲击上海国际艺术节,争取再度竞逐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秀出亲和力,好戏自带“翻译”

  “他们能听得懂吗?”当演出消息官宣时,不少海南网友的心头都悬着这个问号。

  这份担忧并非没有缘由。回望琼剧百年“走出去”的路,它虽在海南故土与南洋华人社区扎下深厚根基,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却在全国性高端戏剧舞台上略显沉寂。尤其是相较于京剧、川剧、越剧等大剧种的全国巡演,琼剧更多时候是在省内演出,似乎隔着一层语言滤镜。

  但事实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琼剧是有亲和力的。

  即便观众无法完全“听”懂海南话,现场精心设置的字幕,已确保所有人都能“看”懂剧情。

  琼剧《黄道婆》里“黄道婆”的扮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林川媚认为,更重要的是,戏剧的魅力从不止于唱词,跌宕的剧情、细腻的表演、灵动的表情、精良的舞美,共同织就了一张超越语言的情感网,将观众牢牢包裹。

  四场演出里,当地观众的反馈满是真诚与震撼:

  “开场几分钟虽觉陌生,却很快被剧情抓住,像跟着黄道婆走了一趟她的人生”;

  “没听过海南话也没关系,琼剧唱腔的韵律美太打动人了”;

  “太精彩了!希望以后能常看到琼剧的新戏”

  ……

  这些声音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优秀的剧目,语言从来不是障碍,剧情的力量与表演的温度,足以消融方言隔阂,直抵人心深处。

  秀出年轻态,青春赋能“老剧种”

  年轻观众和年轻演员是琼剧的未来,也是琼剧打破地域局限、迈向更广阔舞台的核心动能。

  此次《黄道婆》沪浙“首秀”,在随行的170多位演职人员中,超半数是“90后”“00后”,甚至有“05后”的身影。谢幕后的后台,当被问起年龄,19岁、20岁、25岁的回答此起彼伏,青春的朝气扑面而来。

  这股“青春潮”不止在台上,更在台下。

  在东华大学锦绣礼堂,演出落幕时,一群年轻观众的举动格外吸引眼球。学生王健翔带着同学冲向舞台,捧着宣传画册挨个求主演签名。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琼剧,眼里却闪着“发现宝藏”的光芒:“我彻底‘入坑’了!这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当演出走进上海市徐汇区凌云社区文化中心,连小学生也成了“小戏迷”——有的在台下咿咿呀呀模仿唱段,稚嫩却认真;有的看完后直白地说:“我想去海南看琼剧!”童言稚语里,藏着艺术最本真的吸引力。

  为什么年轻人爱看琼剧、爱演琼剧?答案藏在戏曲“有料”又有趣的探索里。

  一方面,琼剧用匠心守住丰富的文化底蕴。琼剧《黄道婆》的声腔丰富,用了17种板腔,其中包括一批濒临失传的古老曲牌,比如“苦程途”“长拉腔”“醒叹”等传统曲牌,唱词搭配古老旋律,让演绎更具感染力。剧本历经十次重大修改,主创团队深入三亚、乐东以及上海、西安、昆明等地开展实地采风与专家研讨,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黄道婆形象。

  另一方面,琼剧以创新激活传统戏曲活力。琼剧《黄道婆》摒弃了传统的线性运动,转而使用多维度的织体形式,运用多声部的复调思维,充实了戏曲舞蹈的表现力,实现了戏曲艺术的创新。

  面对优秀剧目,舞台上,年轻演员的眼神里有对传承的敬畏,也有创新的勇气;舞台下,年轻观众的掌声里有无限的好奇,更有真心的认可。

  相信,有了这股年轻力量的加入,未来琼剧定能走到更多地方,让琼音里的“海南故事”传得更远。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