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一场阔别30年的团圆 海南救助粤籍聋哑男子成功寻亲
2025年10月01日 12:04 来源:海南日报
九月二十九日,曹先生(左四)和失散三十年的家人在海南省救助管理站重逢。(省救助管理站供图)
九月二十九日,曹先生(左四)和失散三十年的家人在海南省救助管理站重逢。(省救助管理站供图)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一面是无声的世界,一面是绵延三十载的思念。国庆、中秋双节前夕,在海南省救助管理站,一位聋哑且不识字的男子,在走失整整30年后,终于与从广东匆匆赶来的五位兄妹紧紧相拥。泪水代替了千言万语——重逢,成为这个家庭最珍贵的中秋月圆。

  不久前,一位靠收捡废品为生的聋哑流浪人员,被热心群众送至乐东黎族自治县民政局。由于无法言语、不识字,也没有户籍,救助工作难以开展。乐东黎族自治县民政局迅速将其转送至海南省救助管理站。

  面对这位无法用语言沟通的求助者,省救助管理站启动了身份快速核查程序。经过反复排查,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该男子姓曹,1969年生,来自广东省廉江市车板镇。然而,当救助站联系当地派出所协查时,却得到“查无此人”的回复——原来曹先生一家早已搬离,原户籍信息无处可寻。

  线索中断,但希望并未熄灭。省救助管理站迅速调整策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发布寻亲信息,扩大寻找范围。

  9月27日清晨,一通来自广东的电话打破了宁静。电话那头的人激动地说,在网上看到信息后,觉得这位曹先生极有可能是他们家失散30年的亲人!

  获知消息后,省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立即安排视频连线。屏幕两端,曹先生虽无法言语,却情绪激动,不断用手势回应;而家人也从他熟悉的面容和动作中,认出了这位阔别半生的至亲。

  9月29日,曹先生的五位兄妹乘飞机赶赴海南,直奔省救助管理站。在救助大厅里,当兄妹五人一眼认出曹先生时,积压了30年的思念瞬间爆发,一家人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通过身体特征、老照片比对以及家人回忆的生活细节,曹先生的身份最终被确认。为帮助没有户籍的曹先生顺利返乡,省救助管理站主动为其开具身份证明,协助购买车票,并细致叮嘱行程事项,全程护航这段迟到了30年的回家路。

  当天,曹先生与兄妹一同踏上返程列车。这场跨越时间与沉默的重逢,不仅圆了一个家庭的团圆梦,也折射出我国救助体系“不抛弃、不放弃”的民生温度。即便面对信息断层、身份成谜的困境,救助工作者依然用耐心和专业,为每一个流浪者点亮回家的路。

  (本报海口9月30日讯)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