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10月21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实习生劳兰婷)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13人入选。至此,全省省级非遗传承人总数达262人。
此次入选的传承人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其中,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类项目传承人占比较高,分别有20人、62人。从全省范围看,此次新认定的传承人群覆盖汉族、黎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分布于海南14个市县及4家省级单位。
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是海南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成果,进一步充实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力量。
“2023年我们已完成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今年又新增11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逐步构建起项目储备、人才培养的阶梯式发展格局。”该负责人表示,此次传承人队伍的壮大与结构优化,不仅为后续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推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筑牢基础,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海南非遗保护近年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于2024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据显示,目前海南共有3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00多名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90后”新生代占比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