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找个地方遛弯,得坐车去万绿园,现在下楼走三分钟就到小公园了,看着孩子在沙坑里玩,我坐在花池边晒晒太阳,日子别提多惬意!”10月26日下午,海口龙华区金龙小憩“口袋公园”里,市民张爱云手里拿着刚买的水果,目光追着孙女的身影,对这个小公园连连称赞。当天,记者走访了解到,继海风园(燕鸣园)、金龙小憩、丽晶园先后建成开放后,海口今年计划新建改建的10个“口袋公园”中,剩余7个正加速收尾,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绿色空间,正以“小而美”的姿态,传递着民生大温度。
南国都市报记者 孙春丽
旧地焕新:
闲置角落巧变共享空间
金龙小憩“口袋公园”的蜕变,是海口“口袋公园”建设的生动缩影。这座占地约6100平方米的公园,地处国贸路与金龙路交汇的黄金转角,周边商业楼宇密集、居民区扎堆,曾因灌木杂乱、设施陈旧,沦为“被遗忘的角落”。今年7月,改造工程启动后,设计团队先做“减法”——清除过密灌木,保留100多株原生乔木,让公园视野瞬间开阔;再做“加法”——铺设940米环形彩色沥青步道,增设儿童沙池、花池坐凳、节能夜灯,还用绿篱巧妙遮挡原有公厕,让景观与实用兼顾。

金龙小憩“口袋公园” 记者 陈元能摄
“以前这公园地砖裂开损坏,走在上面容易崴脚,下雨天还积水,谁敢来啊?”在滨海大道与丽晶路交叉口的丽晶园里,家住附近的陈博正和朋友在长椅上闲坐,谈及公园改造前的模样,他连连摆手。这座建成近20年的公园,曾因台风侵袭、设施老化,成为居民吐槽的“痛点”。如今走进园内,平整的防滑地砖延伸至各处,新增的休憩长椅上坐着聊天的老人,夜间亮起的暖光灯带勾勒出绿植轮廓,儿童活动区不时传来笑声。“全龄友好、功能复合”的设计,让这座老公园重新成为社区“活力中心”。
而早在8月底,位于龙华区海马一横路的海风园(燕鸣园)就已率先开放,作为今年海口首个完工的“口袋公园”,昔日海燕小学新校区大门两侧的荒地已蜕变成干净整洁的小公园,不少家长坐在园内等候孩子放学,这里也为周边上班族和附近居民提供了午休、散步的“放空空间”。“我在附近上班,以前中午休息时间只能待在办公室里,很闷,现在每天来这儿走两圈,下午上班敲键盘都有劲儿了。”蔡雪说,自己还经常在公园座椅上处理临时工作,“又方便又舒服,这公园真是建到我们心坎里了。”

海燕小学新校区门口的海风园(燕鸣园)记者 陈元能摄
加速收尾:
7个“口袋公园”月底完工
丽晶园改造前,海口市秀英区园林管理局通过12345市民热线、微信公众号、社区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征集意见,20余条建议最终归纳为“消除湿滑隐患”“增设休憩设施”“解决照明不足”“增加儿童空间”四大类。
这样的“民生导向”同样体现在金龙小憩的建设中。考虑到周边居民区孩子多,设计团队专门开辟20平方米的童趣沙坑,并用低矮绿植围合,既保证安全又不遮挡视线。为满足健身需求,下一步还将增设健身器械,让公园服务覆盖更多人群。
作为2025年海南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海口“口袋公园”建设始终保持“快节奏、高质量”推进。记者从海口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今年计划新建改建的10个“口袋公园”,除已开放的海风园(燕鸣园)、丽晶园、金龙小憩外,其余7个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

丽晶园一角 记者 陈元能摄
与此同时,海口的“口袋公园”建设还在向未来延伸。龙华区已利用区级资金新建春风横路“口袋公园”,改造龙昆北路国贸天桥小公园,维修更新华海公园、椰子岛公园设施,并新接管5个“口袋公园”。2026年,计划再建7个‘口袋公园’,目前已列入明年政府投资计划,正在开展前期选址和民意征集。
从“见缝插绿”到“推门入园”,海口的“口袋公园”正以点点绿色,串联起城市的生态脉络与民生幸福。这些镶嵌在街头巷尾的“绿色明珠”,不仅让市民的“幸福半径”不断缩小,更成为海口打造低碳绿色生态之城、全龄宜居幸福之城的生动注脚。正如市民张爱云所说:“公园不大,却装下了我们老百姓平平淡淡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