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南"秋汛期"极端降雨不断 专家:三重因素叠加所致
2025年11月07日 09:09 来源:南国都市报

  南国都市报11月6日讯(记者 姚皓 通讯员 符晓虹)记者从海南省气象台获悉,海南目前仍处于“秋汛期”,是极端强降水的高发阶段。11月3日至4日,屯昌县出现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高达299.7毫米,刷新当地11月日降水量历史极值。

  海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吴志彦介绍,“秋汛期”(9-11月)是海南岛极端降水的关键时段,需警惕持续性暴雨引发的各类灾害,同时做好科学防御工作。据分析,海南岛11月极端降水的形成,是多重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11月后,北方冷空气活跃度提升,南下过程中与南海热带低值系统相遇并相互影响,在南海北部及海南岛上游区域形成持续的低空偏东气流。该气流如同“水汽输送带”,为海南岛输送大量暖湿空气,构成降水的重要水汽来源。

  与此同时,三重因素进一步加剧了降水强度:一是低空偏东气流前沿存在明显风速辐合,气流在此处聚集并被迫抬升;二是来自东部海面的向岸风在海南岛东部沿海形成地形辐合;三是海南岛中部山区地形对气流形成阻挡,促使暖湿气流抬升冷却,水汽凝结形成降雨。受此影响,海南岛中东部的万宁、琼海、琼中、屯昌等地区成为持续性强降水的集中区域。

  气象数据显示,海南岛“秋汛期”具有鲜明的降水特征。除热带气旋直接引发的暴雨外,“秋汛期”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在全年占比最高,特大暴雨日数接近全年的50%,是海南岛防汛的关键时段。

  与单一天气系统引发的降水不同,“秋汛期”暴雨由冷空气、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值系统协同作用形成。受此影响,中尺度降水云团会在海南岛东部地区长时间停留,导致暴雨呈现“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吴志彦强调,此类暴雨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的风险较高,其危害有时甚至超过热带气旋的直接影响。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