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新闻11月25日电 (黄妃) 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内镜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赵心恺团队,近日运用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为一名七旬食管早癌患者陈先生实施了微创治疗手术。
患者陈先生年逾七十,此前因身体不适于省内其他医院被确诊为食管早期病变。由于自身身体状况限制,无法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经多方咨询,陈先生及家人最终选择前往海南省肿瘤医院寻求微创诊疗方案。
手术当日,在赵心恺的主持操作及其助手对机器人的精准配合下,整台手术顺利完成。赵心恺在术后介绍,传统的内镜手术通常由医生单人操作,存在操作精度受限、手术视野狭窄、灵活性不足等局限,尤其是在处理微小或复杂病变时,对医生的经验依赖大。
“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如同主刀医生多了‘第三只手’,”赵心恺指出,该机器人系统通过助手操控的机械臂,能够有效协助主刀医生完成牵引、暴露、缝合等复杂动作,与传统术式相比具备四大优势:
首先,精确度与稳定性更高。机械臂辅助操作有效提升了手术精度,减少了人为颤动,增强了稳定性。其次,能够扩展手术视野。机器人辅助牵引可帮助医生获得更开阔清晰的术野,有利于在精细操作中保护血管及正常组织。第三,操作更灵活高效。机器人作为得力“帮手”,能大幅提升手术流畅度。例如对于较大创面的缝合,传统方法繁琐复杂,常需借助多种辅助工具,而机器人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顺带”高效完成缝合,使手术时间节省过半。第四,安全性提升。机器人辅助下的病灶切除更精准,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在意外出血等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响应协助止血;同时减轻医生长时间操作的疲劳度,进而降低失误及并发症风险。
手术现场,赵心恺熟练操控内镜,助手默契配合机器人机械臂,手术流程顺畅高效,仅用时40分钟便成功为患者完成食管早癌根治。相较于常规手术,时间缩短近一半,充分展现该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