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买房买车,还带着村民一起致富,他靠啥?
2021年01月13日 15:33  来源:琼台福地
“田教授”王绥伟。
“田教授”王绥伟。

  首批冬季红薯试种成功,开始陆续上市,每斤批发价高达5元,这让海口琼山区旧州镇岭南村委会致富能手王绥伟乐开了花。

  “冬季红薯不仅单价高,而且比往年第一批红薯上市早了整整两个月,将提高全年红薯的产量。”王绥伟盘算着,今年必定大丰收,他将带动周边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早些年,王绥伟家因病致贫,被列入低保户。在政府的帮扶下,他靠着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干劲儿用短短两年时间顺利脱贫,如今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被旧州镇聘为“田教授”。

  因病致贫

  挖掘农资商机告别贫困

  2005年,王绥伟母亲被诊断患上癌症,这个家庭犹如病倒的身体一样,顿时被掏空。

  当时,王绥伟和弟弟刚工作不久,每个月收入仅几百元,而父亲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不仅欠了亲戚朋友一大笔债,还向银行借了1.5万元。

  就在2005年,王绥伟一家被列入低保户。

  虽然有政府补助,全家生活窘迫的局面有所改善,但妈妈治病巨额的医疗费和越滚越高的外债像压在王绥伟身上的一座大山,他暗暗发誓,必须想办法改变窘迫的生活。

  2006年,王绥伟在一农资公司做业务员时,发现了农资零售业务的商机。

  “农村农资店很多,可是大多数店只是卖农药、化肥,却不能指导村民怎么科学选用。”王绥伟毕业于海南省农业学校热带作物专业,他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个不一样的农资店。

  开农资店

  至少要几万块钱的成本谈何容易

  在为资金发愁时,王绥伟听说政府给农民创业低息贷款的帮扶,于是,他向银行贷了3万块钱,同时向亲朋借了2万元,这才在旧州镇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农资店。

  万事开头难!作为新开的店铺,没有固定的老客户,且因资金短缺导致货品单一,很难吸引新客户。面对冷清的生意,王绥伟并不灰心,他认真服务好每个顾客,用专业的服务和诚信的态度赢得客户信任。就这样,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下,王绥伟一家于2008年顺利脱贫。

  生意越来越好,王绥伟却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曾先后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函授班学习农学、法学知识。在专业知识的武装下,他挖掘了更广阔的市场,收入水涨船高,家里欠下的债务也一笔笔还清。

  深耕红薯产业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不满足现状,追求更高更远,是王绥伟对事业的态度。2016年,他在村里租了33亩荒地,种起了地瓜,凭借专业的种植知识,红薯大丰收。

  经过3年“单打独斗”,2020年,他和韦利等4个朋友合作,通过入股的方式发展合作社,扩大了红薯种植规模。

  “我们一共种了180亩红薯,70亩水稻。”王绥伟看着田地里工人们刚刚挖出的一筐筐红薯开心地说,往年第一批红薯通常在每年3月上市,今年他们试种了冬季红薯,第一批红薯已经在前一个月开始上市,每斤卖到5元左右,比春季红薯贵了一倍。

  王绥伟让自家生活奔上小康

  同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自2016年起,王绥伟累计带动周边上万人次就业。岭南村村民韦小琼和爱人守着几亩薄田过活,全家生活困难。每当红薯种植和收获的季节,韦小琼都会到王绥伟的红薯地里帮忙,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我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学到了专业的种植知识,相信我们家今年也是丰收年。”韦小琼说。

  “往年只种一批红薯,今年种三批,通过循环,估计今年红薯产量可以达到200多亩。”王绥伟和韦利计划,2021年把红薯种植规模扩大一倍,并发展电商,从红薯种植,到销售、品牌,发展全链条产业,到时将给更多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老王,荔枝开花了,你帮我看下要用什么药吗,会有虫害吗?”“王老师,我们试种的冬季红薯开始收了,但是果不大,怎么回事?”……

  如今,顶着“田教授”的头衔,王绥伟奔波于村民的田间地头,帮大家找问题、出对策。

  2018年7月10日,王绥伟被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人民政府聘为旧州镇“田教授”。“田教授”不姓田,他们是村里种庄稼搞产业的一把好手。刚被聘为田教授时,王绥伟有些不习惯,他说,自己种地可以,讲课却不在行。慢慢地,他发现,只要把种地经验、致富心得分享给村民,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做“田教授”其实并不难。

  为做合格的“田教授”,王绥伟自购农业书籍学习。村民的问题他没法解决时,就记在本子上,打电话向专家请教,自己研究透后再手把手教给村民。

  如今,辣椒、丝瓜、苦瓜、红薯、荔枝、龙眼等种植遇到问题,村民都喜欢向这位“田教授”请教,而王绥伟也乐此不疲,耐心向村民“传道授业”。

  “我妈妈是老党员,她生病时得到了政府的关爱,她一直告诉我不要忘记党的恩情。”王绥伟说,受妈妈影响,他于2005年入党,作为一名党员,他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