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口之窗—正文
海口创新农村乡土人才机制 选准行家里手“田教授”
2021年09月14日 14:59  来源:海口日报
9月10日,在秀英区永兴镇昌儒村,“田教授”吴清诚正给自家荔枝林地的鸡喂食。
9月10日,在秀英区永兴镇昌儒村,“田教授”吴清诚正给自家荔枝林地的鸡喂食。

  “我一说起养鸡知识,能连续讲解2个小时以上。”9月10日上午9时许,在秀英区永兴镇昌儒村,“田教授”吴清诚正在自家的荔枝林地喂鸡、收鸡蛋。他说,作为“田教授”,他经常到村里或者邻村去帮大家解决养鸡难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乡亲共同致富。

  近年来,海口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中,探索创新农村乡土人才工作机制,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组建了一支立足农村产业发展、覆盖4个区22个镇农村的“田教授”乡土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常驻百姓身边,能及时解决百姓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带动身边群众探索脱贫致富、产业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本土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机制打造农民服务团队

9月10日,在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田教授”王茀安正忙着查看水稻田中的病虫害情况。

  “水稻马上就要成熟了,我每天都会巡查全村2000多亩水稻田。”9月10日上午10时许,在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田教授”王茀安正光着脚丫,在水稻田中仔细查看水稻长势。

  作为远近闻名的“田教授”,王茀安每天十分忙碌——清晨起床吃过早饭后,就骑着电动车巡查全村稻田,监督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记录出现病虫害的田地,并为农户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为及时回应村民关切的种植问题,王茀安的手机常年保持通畅。而村民在风雨天遇到种植问题后,也经常会打电话向王茀安咨询。“下雨天也要出来给老百姓解决问题。教他们怎么排涝、用药,确保种苗安全无虫害。”王茀安说,在生产中,他能多搭一把手,村民就能更安心。

  市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开展农村党员和群众种养技术培训,常常会遭遇培训力量薄弱、培训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学用效果脱节、远程教学缺乏互动和外聘授课“水土不服”等问题。

  为破解这些问题,近年来,海口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依托全市农村种养能人成立本土化农业人才队伍,打造了一支贴近群众、贴近产业、贴近实际的农村产业“农民技术服务团队”。

  按照“组织放得心、群众信得过、产业兴得起、技能过得硬、传授听得懂”的标准和要求,4个区先后遴选出种养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等农村乡土人才“田教授”101人。

  同时,海口不断加强“田教授”管理,强化“田教授”的培育和使用。美兰区、龙华区出台了《“田教授”管理办法》,从“田教授”的推选、聘用、职责、管理、培训、考核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确保管理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充分发挥“田教授”的帮扶作用,提升培育工作水平。

  加强业务交流提升农民种养技术

9月10日,海口市首批乡村振兴技术推广带头人陈学书在与农户一起劳作的同时向农户传授小芥菜种植技术。

  9月10日下午3时许,在龙华区新坡镇农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海口市首批乡村振兴技术推广带头人陈学书在蔬菜大棚里带领农户为小芥菜间苗。现场,他浑然不顾已经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和顺着额角流下的汗水,一边和农户间苗,一边跟农户沟通技巧。

  陈学书介绍,他的父亲是瓜菜种植能手,他多年来跟随父亲学习瓜菜种植技术。凭借丰富的瓜菜种植经验,他不仅实现了致富,还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土专家”。备受乡亲信任的他,还成为村“两委”干部,被聘为“田教授”。“乡亲们能一起致富,也是我的职责所在。”陈学书笑呵呵地说。

  市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有效提升农业技术培训实效性,海口成立了市、区、镇三级乡土人才“田教授”服务队,市乡村振兴电视夜校还建立“田教授”动态管理信息库,覆盖了全市各类农业产业,主要涉及种植荔枝、黄皮、丝瓜、莲雾、富贵竹及养殖牛、羊、咸水鸭等20多个主导产业。

  “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田教授’,个个都有一种以上的种养技能,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种养技术,有效帮助广大群众及时解决种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该负责人说,建立“田教授”服务队后,海口充分发挥“田教授”乡土人才的优势,通过建立“‘田教授’+产业基地”培训机制,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农户圈舍,手把手、面对面“传、帮、带”;组织“田教授”扶贫志愿互帮服务计划活动;采取群众按需点单、镇汇总下单、“田教授”服务队按需配单和培训课后测评“三单一评”的服务模式等多种举措,让群众学习农业产业技术“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为了激发广大农户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实现“扶智扶志”目的,海口还积极组织脱贫致富典型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深入全市22个镇进行宣讲。

  “‘田教授’都是身边的致富带头人,讲土话、开土方,将产业技术培训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让群众能听懂、能用上。”该负责人说,这也有效提升了农业技术培训的实效性。

  挖掘人才资源培养提升服务能力

 9月10日,在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莲雾庄园,茄苪村党支部书记、“田教授”王琼正查看红宝石莲雾的生长情况。

  9月10日下午5时许,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党支部书记、“田教授”王琼正在茄苪村莲雾庄园内查看红宝石莲雾的生长情况。当前正是莲雾陆续开花结果的时节。

  王琼介绍,红宝石莲雾树好管理,果实甜度高。目前整村共种植了2000多亩红宝石莲雾。

  “村民以地入股,我来投资,兜底地租。村民打工有工资,利润有分红,国家有政策村民同等享受。”王琼说,他牵头成立莲雾合作社,吸收了70户贫困户和32户低保户加入合作社,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他也成为全省闻名的莲雾种植能手。作为“田教授”,他不仅经常指导海口莲雾种植产业,还经常受邀参加省内外种植产业相关会议,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希望帮助更多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让大家都能富裕起来。”王琼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市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口积极推动“田教授”服务队伍发展,努力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为实现海口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不断提升“田教授”服务能力,下一步,海口将继续挖掘补充“田教授”人才资源,争取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每个镇至少打造1个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实训基地,实现村“两委”干部中创业致富带头人比例、创业致富带头人党员比例“双提高”,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基层人才队伍。

  同时,海口将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田教授”培育工程,扎实做好“田教授”队伍跟踪管理、服务指导等工作,为“田教授”乡土人才创业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培训等各类支持,为“田教授”发挥专长创造条件。

  此外,还将成立海口市乡村振兴乡土人才“田教授”协会,把散落在各村的乡土人才聚集起来,以协会为纽带,采用志愿者服务模式,鼓励更多的“田教授”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术传播、带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三带”作用,促进“田教授”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

  作者:赵汶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