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星辰计划”关爱服务困境儿童
“1+5+1”服务模式传递温暖
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陈丽园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崔梅丽)“黎站长她们给我们家带来很多帮助,有她们的陪伴,我家大宝很开心。”11月23日,说起秀英街道社会工作站站长黎曼,家长吴先生话语中透着满满的感激。
为让遭遇困境儿童享受到更多的关爱,今年来,秀英区打造“星辰计划”示范项目,通过“1+5+1”的服务模式,组织社工、志愿者和社会力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困境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性、保护性、发展性等社工专业服务,提升他们应对困境的能力,构建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提高全社会关爱困境儿童的意识,同时共同推动秀英区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与进步。
“大宝最近状态怎么样,还打篮球吗?”“他喜欢打篮球,每天都有玩,上次有你们这些社工哥哥姐姐带他出去玩,回来可开心了……”23日下午,海口秀英街道社会工作站的社工上门走访“星星的孩子”的家庭,了解孩子近况。
吴先生家的大宝今年9岁,在读三年级。“小孩1岁多时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那时候我就决定放弃工作,成为全职爸爸,开始带着孩子,从每周一到周五,从家往返康复中心,来回40公里。”吴先生说,六年来,他带孩子做康复,学习自闭症知识,陪伴做训练,从“你我他”开始教到学会吐字表达意图,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今年5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社工和吴先生对接,上门走访,聚焦家长孩子需求,链接社会资源,除了上门陪伴孩子,还开展康复训练服务,“这过程很艰辛,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承受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超乎常人的想象,很感谢有秀英街道社工,他们的到来温暖我们的心。”吴先生说道。
让吴先生一家感到暖心的,正是秀英区打造的关爱服务困境儿童——“星辰计划”示范项目,通过实施“1+5+1”的服务模式,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1”是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依托基层公共服务部门,将社工站打造为困境儿童救助平台,开展各项困境儿童公共服务前端指引、数据、资料更新、政策普及等服务,做好辖区内困境儿童及家庭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
“5”是指运用“五社联动”创新模式,采用“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五社联动”创新模式,让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社工、社会企业参与守护困境儿童当中,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1”是指成立一个“星辰计划”项目专项社会工作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执行,对辖区内在册困境儿童、临时留站流浪乞讨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进行前期评估、心理辅导、跟踪回访、权益维护、主动发现等服务。
“我们会针对孩子的情况,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关爱服务,‘一人一策’精准关爱儿童。”秀英街道社会工作站站长黎曼说,社工会定期走访,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方案,提供不同的专业性服务,让困境儿童尽快融入集体,通过学习、锻炼,培养自理能力与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此外,针对监护人等,他们还会链接多方资源,开展讲座、培训类等活动,疏导心理压力,提高其照护知识和方法技能。
“困难家庭需要社会的爱心,困境儿童更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关心。”秀英区社会事务救助中心主任周经力表示,通过打造关爱服务困境儿童——“星辰计划”示范项目,链接多方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服务形式,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关爱服务,有针对性地确立服务项目,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内容开展服务项目和志愿活动,进一步健全困境儿童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秀英区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