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题—正文
【国际日报】海外华媒中国行 走进海南自贸港(系列报道一)
2023年08月22日 17:08  来源:中新网海南

  原文:

  国际日报 | 海外华媒中国行 走进海南自贸港(系列报道一)

  国际日报 南洋报童 2023-08-22 12:37 发表于印度尼西亚

  海口江东新区3年吸引39家世界500强

  【本报讯】设立于2020年6月的海口江东新区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三年来,位于海口东海岸的江东新区累计招引重点企业356家,其中世界500强39家。

  8月20日,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海口江东新区,来自14个国家的20位华文媒体人士实地走访海口江东新区,感受海南自贸港蓬勃发展活力。

  规划总面积298平方公里的海口江东新区,定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集中展示区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整体分为“一港双心四组团”,即:以美兰国际空港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滨海生态总部聚集中心、滨江国际活力中心、国际文化交往组团、国际综合服务组团、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组团、国际高教科研组团。

  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CBD累计已开工项目22个,其中海南能源交易大厦、海口金融中心、鸿宝总部3个项目已建成完工,大唐国际贸易中心、国投生态环境大厦、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研发中心等9个项目已封顶,山能智慧产业大厦即将封顶,中石化自贸大厦预计年内封顶,总部经济集聚形象日益凸显。临空经济区已开工9个项目,其中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顺丰海南国际生鲜港、圆通物流项目已先后完工投运,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菜鸟物流、京东智能产业园一期完成建设,航空维修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局面逐渐形成。

  据介绍,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是海口江东新区产业发展重点。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已签约落地重点企业176家,其中大宗商品贸易、离岸贸易、跨境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及加工贸易等企业155家,累计实现营收5486亿元。

  依托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口江东新区临空经济区重点围绕航空客运、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融资租赁和航空维修等产业开展招商工作,已招引中州航空、华龙航空、中航租赁、傲基科技等94家重点企业。三年来,海口江东新区临空经济累计完成营收534亿元,正努力打造千亿级临空经济产业集群。

  海口江东新区依托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各产业龙头企业,从而积极带动政策的突破及落地,成效明显。目前,海口江东新区成功实现首个国产大飞机租赁项目、首单跨境船舶租赁业务、首个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首家资质牌照齐全的公务机运营公司等21项海南自贸港“首单”业务突破。

  “海南自贸港建设赋予江东新区诸多利好政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同时也希望园区在生活休闲方面多着力。”加拿大轻松传媒集团副总裁高俊峰表示,海南未来将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工作发展,建议园区为大家创造更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期6天的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海南省侨务办公室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承办。

  中国“医疗特区”博鳌乐城 形成多样互补型医疗产业格局

  【本报讯】“目前,乐城先行区有26家医疗机构开业运营,超20家医疗机构在建或筹建,今年上半年接待医疗旅游人数13.43万人次,同比增长45.98%。”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简称“乐城先行区”)管理局负责人21日向来访的海外华文媒体人士介绍说,乐城先行区已经形成“公立+民营+国际”的多样互补型医疗产业格局。

  8月21日,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来到海南琼海,来自14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中国“医疗特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参访。

  乐城先行区拥有“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政策优势,是全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快速进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乐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引进特许药械超340种,分别产自美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130多家企业,涉及眼科、耳鼻喉科、心内科、康复科等28个学科,基本实现药品、医疗器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加快释放的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得多样优质医疗资源在乐城先行区聚集。“园区以多种运营模式创新支持公立医院入驻。” 乐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简称“瑞金海南医院”)已经开业运营;华西乐城华西医院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开业;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慈铭博鳌国际医院实现公立医院特许经营合作,成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乐城医院。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乐城先行区这个基点,将乐城先行区优惠政策辐射到国内更多的患者群体。

  作为乐城先行区目前唯一一家公立医疗机构,瑞金海南医院正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据了解,目前,瑞金海南医院已落地新药新械项目61项,实现全国首例41个,共有2000余名患者受益,还有近40项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药、新械项目正在对接中。

  民营医院方面,乐城先行区引进了一批优质的品牌化、连锁化社会办医资源,以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在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许多游客在此体验医疗康养游,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说,自己已连续多年在乐城先行区进行医疗康养,身体状况相比以前好了很多,此行还邀请朋友一起来体验。

  乐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乐城先行区引进了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韩国JK整形外科医院、日本永远幸医疗集团等多家国际优质医疗资源,既推动原出国就医人群的健康消费回流,又为下一步拓展东南亚医疗旅游市场提供载体。

  据悉,在海南自贸港和乐城先行区叠加政策的吸引下,目前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跨国药械企业与乐城先行区建立合作关系。乐城先行区还与海口携手打造“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

  乐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乐城先行区下一步致力于当好医药产业链的“链长”,为药械企业提供从研发、应用到上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乐城将借助瑞金医院、华西医院在内的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全球最新的药械在乐城展示、使用,吸引国内外药械企业发力研发,再进行产业化,从而打造良性的健康医疗创新生态体系,服务海南自贸港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

  意大利新华时报社长朱玉华说,通过此次实地走访,了解到海南有乐城先行区这样的医疗康养胜地,未来要把相关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机遇。

  从鱼虾“上楼”看产业生态化转型

  【本报讯】东星斑、南美白对虾、东风螺等在科技加持下“住”进楼房,养殖用水集中供应、循环使用,养殖废水集中处理……走进海南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一幅渔业产业生态化、科技化转型发展的图景展现在眼前。

  8月20日,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海南文昌,来自14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实地了解海南渔业转型发展变迁。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中介绍说,冯家湾曾是中国知名的“鱼虾谷”,供应了中国南美白对虾40%的虾苗。但粗放式的水产养殖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与渔业养殖户的生计?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冯家湾唯一的出路。

  为推动环境治理和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海南2020年在冯家湾规划建设了占地6428亩的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让渔业养殖“上楼”,目前已建成22栋二到三层的标准化养殖厂房。

  与传统地面粗放式养殖方式不同,“上楼”后的渔业养殖通过科技化的手段,更环保、效益更高。“首先是统一规划建设海水取水项目和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统一取水供水,集中收集处理养殖废水。”王中说,一方面鼓励入园企业和养殖户采用具有节能减排、密度高、可控性强等优点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另一方面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实现渔业管理可视化、自动化。

  王中说,养殖“上楼”虽然使养殖投入成本增加,但养殖效率更高,且在楼房内养殖受自然因素影响小,抗风险能力更强,整体看来,多层养殖模式的效益比原来增加了30%以上。

  “上楼”养殖效益的提升让养殖企业和传统养殖户看到了生态转型发展的前景,目前园区已引进3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项目41个,计划投资额61.14亿元。其中包括育种类企业、育苗类企业、成鱼养殖类企业、产业配套类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王中说,第一批入园的15家企业项目已动工建设,其中渤海水产对虾种苗繁育项目、蓝海观赏鱼繁育项目等11个项目已投产。

  同时,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还成立了由1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园区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董事长王燕云参观园区后表示,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走生态、科技转型发展之路,管理集中科学,在实现生态环保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未来前景广阔。

  王中表示,园区将持续打造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绿色健康养殖、科技孵化、数字渔业示范、海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商贸交易、科普教育、休闲渔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南繁水产种业基地。

  “走进海南自贸港”专版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