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题—正文
【国际日报】海外华媒中国行 走进海南自贸港(系列报道三)
2023年08月26日 13:00  来源:中新网海南

  原文:

  海外华文媒体人士感受自贸港建设“日新月异”:

  向世界展示美丽海南

  【本报讯】“我2019年来海南考察过,短短几年时间,海南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加拿大轻松传媒集团副总裁高俊峰23日受访时说,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园区短时间内从起步建设发展到有大批机构入驻,这种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文昌国际航天城看到中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快速建设,心情格外激动。”

  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24日落下帷幕,来自14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经过6天的考察采访,对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活力、海南黎族苗族特色文化、海南生态之美感触颇深,表示将持续向世界展示热情开放包容的美丽海南。 

  韩国《新华报》副总编龙敏对海南加快教育开放和大力发展医疗旅游颇感兴趣。她说,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集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让国内的学子不出国就能享受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资源;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则引入国际顶尖的医药器械,让国人不出国门就能得到世界最好水平的医疗康养服务,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既展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速度,也是海南自贸港发展利民惠民政策具体落实的体现。”

  参访期间,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参加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海南特色黎族苗族传统文化让海外华文媒体人士着迷。

  “一位黎族小哥的话我记忆犹新:收藏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董事长王燕云说,当地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让她深受感动,“海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会让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更扎实深厚的文化根基。”

  “在三亚市吉阳区的黎族村庄博后村,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乡村发展起极具特色的热带玫瑰产业和民宿产业,带动整个村庄成为备受欢迎的度假村,这带给我不少启发。”龙敏说。

  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出建议。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表示,基于自贸港政策优势,海南发展快速,未来前景广阔,希望海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有更加深入的沟通与融合。美国维加斯新闻报副社长韦元龙建议海南不断创新传播方式,让海南的民族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地方特色为更多人所知。

  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表示,愿为海南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贡献力量。“海南不断加大对外开放,需要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源,建议在‘请进来’的同时,更加主动‘走出去’吸引人才和资源。”意大利新华时报社长朱玉华表示,自己非常乐意作桥梁,为海南与意大利的沟通交流出一份力。

  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海南省侨务办公室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承办。

  海南槟榔谷: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本报讯】钻木取火、黎族打柴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次登台,大鹅、水牛、黑山羊等也被一一“请”上舞台,一幅黎族苗族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图景,就在眼前徐徐展开。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一场名为《槟榔·古韵》的演出,带领人们走进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世界。

  记者近日随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与14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共同感受这个海南民族传统文化“活化石”的独特魅力。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主题,是中国首家民族文化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拥有黎族民俗馆、无纺馆、麻纺馆等9个与非遗保护相关的主题展馆;拥有“镇园四宝”,分别为龙被、树皮布,绣面文身和鼻箫;拥有黎族打柴舞等海南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

  在景区的展馆内,几位现场织黎锦的黎族绣面文身阿婆特别受人关注。阿婆的脸上、脖颈、手臂、小腿等部位有明显的刺青图案。讲解员黄玉剑介绍说,绣面文身被称作“人体上的敦煌壁画”,是黎族区分家族支系的传统方式,有双线点文、几何线文、泉源文等图案,各家族的文身图案不尽相同,现今只有在几位80余岁的高龄老人身上才能看到绣面文身。

  阿婆们的织锦技艺也堪称一绝。黄玉剑介绍说,阿婆只要看一看她眼前的场景,就可以把这些场景织成黎锦图案。黎族传统纺染织秀技艺的巅峰之作便是景区内展出的“龙被”,花纹样式让人啧啧称奇。只可惜,随着时代发展,“龙被”逐渐失去实用价值,加之工业机械化纺织取代传统手工技艺,掌握传统织造技术的黎族妇女也相继过世,“龙被”织锦技艺传承几近断层。槟榔谷内展出的《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黎族“龙被” 。

  槟榔谷的民族文化展示并非静态展示,而是将传统文化与当地村民生活结合起来展现给游客,让人感觉这些传统文化特别鲜活。黄玉剑用“收藏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来介绍这种独特的展示方式,称一些传统生产生活的老物件他们仍在使用。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非常有特色,年轻人自觉传承本民族文化更难能可贵,在槟榔谷看到了当地黎族苗族同胞的文化自信,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文化优势。”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董事长王燕云说。

  “走进海南自贸港”专版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