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秀英脱贫户黄基雄带领村民发展立体生态养殖实现 “真脱贫”
2018年08月17日 17:00  来源:中新网海南

  中新网海南新闻8月17日电 (张丽珍 吴一华)初秋,池塘里,一条条自由嬉戏的罗非鱼犹如舞动的彩练,活跃了一塘绿水;水面上,几千只鸭子“嘎,嘎,嘎”地欢叫,把池塘 “吵”得格外热闹;岸边,一群群绒乎乎,像小棉花团似的小鸡,给这个池塘带来了丰收的期待。8月15日上午,在秀英区东山镇城西村委会哩噉村,村民黄基雄正往自家承包的鱼塘里撒投鱼料,看着热闹的鱼塘,面带喜色,“水中养鱼,水面养鸭,岸上养鸡,效益更好、收入更高,我穷了大半辈子,靠着扶贫的好政策,好日子真来了。”

  摒弃“等靠要”  实现 “真脱贫”

  城西村委会哩噉村的村民黄基雄,全家7口人,四个孩子都在读书,母亲患有慢性病,长期需要靠药物治疗,一家七口依靠黄基雄务农和散养一些鸡、鸭维持生计,生活窘迫。一直以来由于缺少劳动力和启动资金,导致家庭贫困,2013年被东山镇列为贫困户。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只有一步之遥。黄基雄说,“勤劳”才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因为需要照顾家中老母和四个孩子,黄基雄出不了远门,只能和妻子靠在家务农和养鸭养鸡维持生计,生活举步维艰。“四个孩子都上学,大女儿上大学时仅有的一点‘老本’花光了,还和亲戚借了不少钱,孩子们学习都不错,二女儿的成绩尤其好应该是要上大学的,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那滋味真不好受,”黄基雄说,当时亲戚看到家里情况建议外出打工,但考虑到母亲需要人照顾还是放弃了,可是四个孩子和老母亲又等着用钱,每年不菲的费用,怎么办呢?那段时间他都过着“打着电筒起床,听着鸡叫入睡”的日子,经常一大早就一头扎在地头割草、施肥管护,做好田间管理,休闲时又跑到周边各大水库看看有没有养殖业可以做。

  就这样,为了让家庭增加收入,为了摆脱贫困户的帽子,黄基雄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不仅种植庄家,还凭着多年来的养鱼经验,到附近村庄一个闲置水库发展起养鱼、养鸭业。

  立体生态养殖 贫困户成功“摘帽”

  2013年,为响应政府整村推进计划,城西村委会对位于哩噉村的一处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不规则的浅、小洼地进行清理整治,并用水泥围起来作为鱼塘使用,占地约28亩,为该村第二大鱼塘。拥有养殖经验的黄基雄,听到消息后主动向村干部要求承包池塘养鱼。鱼苗长大后,在村干部的帮助和担保下,黄基雄向银行办理了4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贷款,用来购买鸭苗、饲料,放入鱼塘与长大的鱼苗进行鱼鸭混养,同时购买鸡苗在池塘边上养,构成水里养鱼、水上养鸭、岸边养鸡三者结合互惠互利的生态循环,实现规模化养殖,2014年,他承包的池塘就有了“第一桶金”,赚了三万多元。

  昔日浅小洼地,今朝池水养鱼肥。尝到甜头的黄基雄,更加坚定了内心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的想法。付出就会有收获,如今,黄基雄承包的鱼塘一年养鱼约4万条,鱼种主要是罗非鱼;养殖鸭一年约12批,每批3000只,年产鸭3.6万只;每年养鸡8000只,一年三批。在黄基雄科学养殖和兢兢业业打理下,养殖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1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年纯收入有10余万元,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作为贫困户,政府给我们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给予帮助,要想脱贫致富,就要勤劳肯干,靠自己的双手,找一条适合自己实际发展的道路。”黄基雄说。

  昔日贫困户    今朝带领村民共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如今,黄基雄已经与海口、三亚、万宁、儋州等地签订了长期的收购协议,销路有了可靠的保障。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黄基雄认为必须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发展更多的农户、贫困户加入到养鸭养鱼养鸡等养殖事业中,这样的“抱团”发展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关键是能增加村民的收入,鼓起村民的“腰包”。

  “政府帮助我实现了脱贫,咱不能忘本。”这是黄基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致富后的黄基雄,充分利用自己的鱼塘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养殖业,同时还免费给村里的村民当起了老师,孜孜不倦地指导有意向的村民学习鱼塘养殖技术,希望带领村民一起奔上致富路。

  由于农作物产量低,加上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城西村委会村民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大家都出去打工,我就叫他们回家来,在家里包池塘发展养殖业,不比外面赚的少。”黄基雄开始在思想上发动村民去进行鱼塘养殖。因为大家对鱼塘养殖不熟悉,黄基雄为有意向的村民提供了鸭苗、饲料等,还教授他们很多关于鱼塘养殖的技巧。

  徐光汉是黄基雄的同村好友,也是其中一位受益者。“之前我在外面打零,每个月平均不到一千元的收入。”徐光汉家中有一口荒废多年的鱼塘,面积达10余亩。在黄基雄的鼓励下,他对鱼塘进行了整修,并向黄基雄学习养殖技术,购买鸭苗和鱼苗后,开始发展鱼塘养殖。“如今,我每年都有数万元的收入。”许光汉笑着说,经过多年打拼,家中经济有了明显好转,他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还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盖起了新楼房。

  在黄基雄的带动下,村里发展养殖产业的农户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村干部的扶贫思路也发生了转变。“现在村民们看到类似黄基雄这样通过养殖致富的例子越来越多,加上我们城西村委会拥有26口鱼塘,自然资源丰富,大家干劲十足,村里一商量,一致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在原有光伏发电扶贫的基础上,将村中集体所有的鱼塘发展特色养殖业,并聘请黄基雄为技术顾问。”城西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丁山说,城西村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科学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在产出效益上动脑筋、想办法,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16年底,城西村委会31户158人全部实现脱贫,目前处于巩固提升阶段。”

  回首过往,黄基雄说,“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懒,要想脱贫致富,勤劳是唯一出路。”如今,黄基雄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住上了两层小楼房,购买了自己的皮卡车,生活所需电器一应俱全,四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工作,大女儿大学毕业就业,二女儿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小儿子入伍参了军,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于未来,黄基雄早有计划,下一步,他打算扩大养殖,购买养殖辅助器械,实现鱼塘现代化精细管理,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带动村里更多村民发展养殖事业,实现抱团发展。未来的生活,相信会越来越好。

编辑:王晓东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