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昌江—正文 分享
昌江山竹沟村发展种植业帮助村民脱贫
2021年04月13日 17:27  来源:海南日报 

  打造课后学堂提升乡村学生文化水平

  产业鼓了钱袋 教育强了脑袋

  ■ 本报见习记者 刘婧姝 

  特约记者 黄兆雪

  4月11日,迎着清晨的阳光,行走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山竹沟村的阡陌之间,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在刚刚过去的3月,山竹沟村的毛豆采收完成,这是近年来,山竹沟村引进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毛豆、水稻“水旱轮作”的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4年,山竹沟村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稻、甘蔗等低经济效益作物,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过4000来元。

  2015年,山竹沟村成为海口海关的定点帮扶村,通过5年的帮扶,山竹沟村2017年实现摘“帽”。生活好了,产业发展业多了起来。2018年,山竹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肖修宏在原有毛豆、水稻等扶贫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木豆种植产业,力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虽然木豆其貌不扬,但是它耐干旱,种植成本低,管理简单,而且市场价十几块钱一斤。”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肖修宏热情地介绍起来。2020年3月,他到省农科院澄迈科研基地实地调研,并请来专家到山竹沟村指导,经多方研究后,确定了发展木豆种植的新路子。

  找准了方向,肖修宏便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荒地等闲余地种植木豆,今年,全村种植木豆大约有70多亩。与此同时,为鼓励村民大胆种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承诺,木豆全部由驻村工作队通过扶贫网络和定点扶贫单位销售,收入全部归村民所有。

  筛选、晒干、分装……连日来,村民吉秀凤都忙着处理采摘回来的毛豆,她告诉记者,最初还担心种植木豆没有收益,但有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不仅有免费的种子领取,销路也有保障,而且还有技术培训,她便着手一试。

  “去年5月种了8亩多木豆,现在行情好,1斤能卖16元,目前已经卖了200多斤了。”吉秀凤说。

  截至目前,全村共销售木豆2300斤,实现销售收入3.6万元,村民们的腰包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同时,山竹沟村将青少年课外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扶贫扶智促进乡风文明。

  每当夜幕降临,山竹沟村就热闹起来。家长们带着孩子纷纷出动,前往设在村里的青少儿课外学堂。

  2019年6月,海口海关投入14万元,利用村委会约7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打造了这间属于孩子们的课外学堂,由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为山竹沟村17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自习、阅读书写、讲座等活动。

  “此前由于贫穷落后,村民文化程度低,不重视教育,更无力辅导孩子,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说起办学的初衷,肖修宏动容了起来。“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还是要靠人才。”

  “我家的孩子自从去了课外学堂,明显感觉到她自信、活泼了很多,现在学习习惯好了,在家玩手机少了。”村民刘芳的孩子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看着孩子的变化,高兴地说。

  “接下来,在教育上进一步发力,争取将课外学堂覆盖到每一个自然村,补足村里的孩子在家庭教育和课后教育的短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肖修宏说。

  (本报石碌4月12日电)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