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刘婧姝 特约记者黄兆雪
3月15日下午,“无塑海洋”示范学校创建暨“渔船打捞垃圾”昌化渔港试点一周年庆活动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旨在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海南全面“禁塑”和美丽海洋建设贡献力量。
2021年3月15日,在“无塑海洋”行动推动下,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正式启动欧盟项目“渔船打捞垃圾”昌化渔港试点示范行动,通过意识宣传、精神激励等方式,鼓励渔民在捕鱼同时将海洋塑料垃圾带回港口处理,建立海洋垃圾去存量社会自愿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参与行动的渔船共46艘,参与人次近700人,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试点行动也被社会广泛认可,被列为《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任务,并列入昌化镇“六水共治”之“优海水”工作体系,同时也被列为“禁塑”一周年媒体行活动及国家塑料污染治理中期评估调研示范点,纳入全省“禁塑”工作及国家塑料污染治理体系。
活动还表彰了年度“无塑海洋”行动的渔民优秀志愿者,并为新一批志愿加入行动的渔民颁发证书,参与行动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我平时出海打鱼会把垃圾带回来,交给岸上的环卫工人处理,这种模式非常好,共同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昌化镇居龙社区渔民钟勤发是这次新加入的志愿者,他说,成为志愿者后,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会跟更多的人宣传“禁塑”的重要性。
“从最初的1艘渔船发展到如今的46艘,行动取得良好效果,临高及三亚的渔船也希望加入行动中来。将持续推进‘渔船打捞垃圾’试点工作,让更多渔民参与其中,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邢巧说。
此次活动开启了与昌化中学共建“无塑海洋”示范学校计划,让“无塑海洋”的环保理念深入学校。“将开展系统的校园宣讲、科普及实践活动,让更多孩子热爱海洋,身体力行开展保护行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海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吕淑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