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白沙—正文 分享
从“门外汉”到养猪达人 刘佑华带富乡邻
2022年03月29日 16:20  来源:海南农垦报

  ■ 本报记者 郭祺

  3月10日,天色朦胧,栏杆上还挂着露水,居住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卫星居的海垦退休党员刘佑华像往常一样,来到猪舍细心观察猪群的情况。她用手摸摸猪耳朵背后,温度适宜,再看到猪体皮肤光滑红润,猪毛短且干净柔顺,脸上便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刘佑华从前没想过,知命之年的她能够突破自身,再次创业,仅用三年时间,逆袭成为“养猪达人”,奔向小康新生活,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刘佑华在养猪场。本报记者蒙美顺 摄

  2019年,是刘佑华人生的分水岭。在那之前,她本是一名普通的农场工人,后来到三亚的一家酒店做后勤,家里经营着一家饲料店,生意平平,收入微薄。“家里两个小孩要上大学,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刘佑华告诉记者,当时她从三亚回来,家里有8头猪,希望靠生猪养殖增加收入。

  决定创业养猪后,刘佑华到江苏引进20头优良种猪进行繁殖,重新办起养猪场。她深知,想养好猪就要科学养猪,补足从前养猪技术的空白。“平时卖饲料,会接触到很多技术员,见到一个问一个,还让他们来家里看猪,把不懂的都弄清楚。”刘佑华说。她开始在网络上学习科学养猪知识,自学养殖技术,边学习边实践,建立生产管理记录档案,引进国家无公害猪肉生产标准的饲料、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这不是一门‘土学问’,我还去请教专家,积极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现在对每种疫病的临床症状、病变及防治措施了然于心。”刘佑华骄傲地说。

  养好了猪,要卖出去才能带来效益。“非洲猪瘟对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刘佑华说,猪不好卖,饲料也不好卖,欠了很多钱,“可养猪是我的唯一出路,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刘佑华到处寻找销路,希望能把猪销往罗牛山,甚至省外。“销往这些地方需要有相关证明,得知需要成立合作社才有机会。”刘佑华告诉记者,于是,她在2019年底牵头成立白沙汇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并带领身边姐妹一起规范养殖。“我把自己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实行科学饲养、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刘佑华说,对于有养殖意愿,但由于非洲猪瘟不敢从外面买猪苗,且资金不充足的朋友,她曾用远低于市场价格三倍的价格销售自己的种猪给他们,让他们有了养猪的底气。

  2020年,刘佑华带领大家降低成本、创新方法、选育优良种猪,走自繁、自养、自防新型养猪致富之路,经过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培育出生长块、耐粗饲、抗病变、肉质嫩、瘦肉多、脂肪低等特点的优良品种。“2020年底,我靠养猪营收了70多万元,马上买了小车,在原先平房的基础上加盖了两层楼。”刘佑华笑着说,一起加入合作社的朋友,都从养殖生猪的“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并且买了小车,装修起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刘佑华已经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生猪存栏头数170余,采用了科学饲养技术,执行严格的消毒防疫防控措施,有效提高生猪的存活率和出栏量。刘佑华的合作社也声名远扬,长期面向社会供应猪苗、生猪,不少养殖户都来她的养殖场里引种养殖。

  经过3年来的艰辛,如今刘佑华的猪场已走上正轨,但同时也面临着生猪价格波动、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带领当地人发展生猪养殖,改善生活,脱贫致富,还需相关部门引导生产,政策扶持,让更多养猪人增加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刘佑华说。(本报海口3月24日讯)

原标题:海垦退休党员刘佑华成立合作社,带富乡邻—— 从“门外汉”到养猪达人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