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万宁—正文 分享
万宁市北大镇“化零为整”整治撂荒地:山兰稻丰收了
2022年09月30日 10:52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 | 记者张惠宁 通讯员文贝

  “我们赶在台风来之前把180亩山兰稻都收完了,亩产量400余斤,每亩地净收入2000元左右,收成不错。”9月28日,在万宁市北大镇尖岭村的仓库里,尖岭村党支部书记黄家全和几名工人正将打包好的一袋袋稻谷摞高,辛勤耕耘4个月,如今终于等来了丰收,只等将稻谷碾成米,再进行真空包装,便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外销售了。

  黄家全所说的180亩山兰稻基地位于北大镇大发村和六角岭村的交界处,彼时,那里还是一片无人耕种的撂荒地。

成片的山兰稻丰收了      文贝摄

  “这180亩耕地分属54户农户,每户仅几亩地,且夏季雨水多、虫害多,种植难度加大。”黄家全说,由于耕种成本高,收益低,因此农户只愿意在每年的11月插秧,次年4月收成,5月至10月期间的农田便撂荒了。

  随着全省开展耕地撂荒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北大镇发动尖岭村、大发村和六角岭村联合成立合作社,租用54户农户的耕地“化零为整”,用于种植用水少、收益高的山兰稻。

  北大镇党委书记符阳阳解释,之所以选用山兰稻原因有三:一是进行创新尝试,探索解决“晚稻”期间农田撂荒的方法;二是保存黎族特色稻种“山兰稻”;三是帮助农户解决耕地成本高的问题。

  黄家全有着多年种植山兰稻的经验,但以前的山兰稻只能种在山坡上,亩产量仅100斤左右,难以大规模种植。如今,经过改良的“山兰红糯种”,不仅可以种在水田里,产量也大幅提高,对于因缺水而撂荒的耕地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撂荒地变良田      文贝摄

  “我们租用农户的耕地分两种方式,一种是付租金,另一种是11月早稻播种时,帮农户把农田耕好再还给农户种植水稻。”黄家全说,由于部分农户的耕地面积小,使用耕田机耕种成本太高,人工耕种又费时费力,所以合作社在山兰稻收成之后,用机器耕地再还给农户,农户便可直接插秧。

  山兰稻基地还带动本地15名脱贫户和5名农户在“家门口”务工,大发村脱贫户胡亚銮便是其中之一。

  “家里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我年龄又大,没法去外面打工。”48岁的胡亚銮自今年6月山兰稻种植基地开工以来,只要不下雨就到地忙活,播种、打药、锄草、收割……每天能赚150元。

  符阳阳介绍,由于疫情期间难于管理,山兰稻出现病虫害,北大镇虽第一时间协调无人机打药,但收成依旧比预计产量低,且收割期间恰逢台风“奥鹿”,稻谷无法自然晾晒,在镇政府的沟通协调下将稻谷运往外地进行烘干,成本大幅提高。但即使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山兰稻的收益依旧可观,足以说明这一创新尝试是成功的。“接下来,我们将发动更多村加入合作社,利用因缺水或零散分布而撂荒的耕地种植山兰稻,探索一条可借鉴的耕地撂荒及耕地‘非粮化’整治之路。”符阳阳说。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