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积极参加“垃圾分类·青春助力”志愿服务活动。
天涯区助力三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汇聚文明之光 点亮城市之美
核心提示
环境美只是外在美;精神美,才是城市的内在美。一座城市,需要自己的城市精神。当前,在三亚市天涯区,全区上下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一场全民助力三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践活动,为当地的城市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文明新风凝聚城市梦想
一幅幅风格清新的水墨画、一帧帧新颖别致的卡通图、一句句令人振奋的文明口号……行走在天涯区各街道,随处可以见到一面面会“说话的文化墙”。
为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人心,天涯区录制了文明创建倡议书,印制创文宣传折页15万余份、创文调查问卷60万余份;建立精神文明创建宣传专栏,贴近老百姓,围绕身边事,展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风采。加强公益广告氛围营造,在重点点位设置公益广告。
为形成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风潮,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天涯区还推出《创文曝光台》栏目,通过海月广场大屏幕和精美天涯微信公众号每两周曝光一批不文明行为,以期形成社会督促、社会监督的反馈效应。同时,为加深辖区广大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了解,提升了创文的知晓率、参与率,天涯区开展了“创文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宣传展板、趣味小游戏、派发宣传折页等方式,让广大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解到更多的创文知识。
“违规占道经营会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连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天涯分局组织执法人员在城市管理问题多发的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同时开展法律法规日常宣传,为广大市民游客答疑解惑,增强大家的守法意识。在日常执法巡查中,执法人员通过向广大市民游客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围绕市民游客关心的城市管理工作,讲解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车辆违停等乱象带来的不良后果。
通过“普法+执法”,让广大群众更清楚地了解城市管理工作,也让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积极营造城市管理共管、共享、共创的良好舆论氛围。
文明素养绘就城市底色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普通市民的行为习惯最能展现整体文明素养,也最能展示一座城市的精神力量。
“不乱扔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存放,废弃垃圾要放在垃圾桶内减少清洁人员的工作”“垃圾分类是一件小事,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做好。垃圾分类也是一件大事,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3月30日,天涯区金鸡岭路社区联合鸭仔塘社区、海南草木康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全民禁塑共参与,绿色生活伴我行”环保主题活动,通过一场场趣味游戏、宣传活动,向市民群众宣传禁塑以及垃圾分类等知识。
为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天涯区在各村和部分社区开展每月一期的“道德红黑榜”公示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环境卫生大扫除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深化基层文明教育行动,加强社会氛围宣传,在村委会、村口、主要村道、市场等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橱窗、宣传栏,广泛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等公益宣传。录制了文明选举、疫苗接种、非法占用耕地等文明宣传音频,在各村循环播放。
“妈妈,现在没车,我们能过去吗?”“红灯停、绿灯行。别急,我们要等绿灯亮了再走。”在天涯区文明路十字路口,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市民王女士,手里拎着两大袋食品,正和儿子一起等红绿灯。面对儿子提出的问题,王女士耐心解释,并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因正值上班高峰期,该路口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但在红绿灯的引导下,这里人车分流、交通顺畅,未出现拥堵现象。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市民文明素质的直观体现。天涯区始终把“一盔一带、安全常在”的理念根植于心,教育广大市民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断提升市民守法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加入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实际行动中,摒弃交通陋习,筑牢安全防线。
连日来,记者走访天涯区城区多处交叉路口,观察红绿灯下的文明出行状况,整体来看,车辆驾驶员均能按照红绿灯指示行驶,行人过马路不闯红灯,文明交通已成常态。
志愿者在三亚湾海滩及周边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文明气韵提升城市高度
城市之美,美在环境,更美在人的心灵。
一座城市的品质,不是看多造了几栋高楼,兴建了几个工业园,而是看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里,是否浸润着文明气韵,是否凝聚着“精气神儿”。
天涯区利用初步建成的实践中心(区)、所(大社区)、站(村社区)三级架构,整合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形成“1+8+N”志愿服务体系。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联动指导,职能部门牵头,组建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及96支村(社)及区级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并在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共注册志愿者4937名,发布项目2630个,志愿服务时长266314.5个小时。同时,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整合辖区内已有的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卫生整治、文明交通、我为群众办实事、疫情防控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场馆。截至目前,挂牌成立三亚市天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马岭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区所有村(社区)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初步建立起区(中心)、大社区(所)、村(站)三级组织架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和志愿服务总队长(队长)。
“文明”立起“城市精神”新高度
“您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劳烦占用您几分钟时间,请您填写一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连日来,天涯区各村(社区、居)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通过入户调查、街头随访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讲解三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将文明宣传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创文工作的认同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制作系列原创小视频、发布工作动态推文、开展“敲门行动”,推动创文工作家喻户晓……连日来,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天涯区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创新宣传载体,不断提高广大市民游客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创建的良好局面。
“三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争个荣誉、拿个牌子。我们要的是让群众生活品质高起来、幸福笑脸多起来、精气神立起来!”天涯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从细处着手,向深处发力,持之以恒地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形成抓常、抓细、抓实的工作格局。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三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让三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黄世烽 郑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