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实践丨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在白沙启幕
今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当天上午,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主题的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六五环境日活动在白沙县城文明湖前启幕。
县政府副县长梁定雄及省生态环境厅、省科协、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并共同宣布活动启幕。
活动向白沙福隆源农旅开发有限公司、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白沙土又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白沙祥蓝蓝雨林花卉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省百药林中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两山”转化试点单位授予了“白沙县‘两山平台’实践创新应用基地”。
据了解,作为全省目前唯一的县域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白沙率先推出“两山平台”存入“绿水青山”,将碎片化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资源化整合、市场化运作,首笔金融“两山贷”、首个林业碳汇开发试点、首单数字碳汇产品交易、首个茶叶碳标签等全省多个“首字号”落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亮点纷呈。
活动现场设置了科普摊位,向市民朋友科普垃圾分类、禁燃禁塑、“双碳”政策、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基础知识,并进行游戏互动、打卡拍照等趣味体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开设了科普大讲堂,大家聚焦活动主题,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言献策。
“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根、富县之路,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有效途径,‘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已成功创建‘白沙良食’‘两山平台’‘两山贷’、茶叶碳标签、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等‘两山’转化新模式。”谈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实现路径和建设成果,梁定雄表示,将立足“两山”理念、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蓝图,锚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目标任务,努力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白沙智慧和力量。
江山有幸,绿水长青。白沙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推动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后发优势强劲,“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双向通道”融会贯通,绿色发展的潜力无穷。在这一点上,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蔡蕊认为:“白沙是我省‘两山’转化工作的先锋军,通过不断探索生态产品的实现路径,辅之以科普宣传推而广之,倡导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将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白沙的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格局,让我们的青山常绿、碧水常清、空气常新。”
如何让守着“绿水青山”的白沙百姓收获更多“金山银山”?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覃茂运称作是“绿水青山的变现手法”。覃茂运说:“变现需要生态产品这个载体,把良好的生态转化为‘生态+’产业,打造生态经济,这是可行的。”
据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路径参考,这将给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心花园的白沙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在这一点上,覃茂运认为前途和前景是可期的,他说:“就是要打通从GEP到GDP的路径,把生态资源改造成生态资产,让生态资产在融入和经过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配置、流通、消费等四个环节当中,得以变现。”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是制度集成创新。2022年7月,自白沙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正式揭牌以来,作为该平台的运营方,白沙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搭起了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政府资源的引导、放大作用,整合增效各类生产要素,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实现资源价值转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平台。这是“两山”转化的具体举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两山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存入的是‘绿水青山’。目前,‘两山平台’资源资产清单、生态产业项目招商、生态经营通道等功能建设正在配套完善,青松生态菌菇、牙叉金线莲等一批项目也在‘两山平台’开花结果。”白沙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东庚表示,将持续开展“两山平台”自然资源资产摸底和收储工作,完善项目数据库及制度体系建设,让绿水青山结出累累硕果。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主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墣锦环境工程(海南)有限公司协办。
◎来 源:白沙融媒体中心
◎记 者:梁如金、符陈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