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澄迈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2023年10月20日 08:33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记者高懿

  10月,进入秋种时节,澄迈县老城镇罗驿村劳累一天的乡亲们,傍晚时分常聚在一起纳凉、聊天,村党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李运达也在其中。

  这天,年近60的曹阿婆,刚从自家蔬菜地忙活完,就来到村委会门前的文化广场,和左邻右舍聊天气、聊收成。闲聊间,不时蹦出“协议”“法律”等字眼。

  有村民问,“客商来收菜,看菜给价,来之前口头说好的是1元,临到头又压价,变成了0.8元,咱应该怎么做?”

  “口头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蔬菜品质与收购标准没有太大出入,对方应该按约定好的价格付款。”李运达帮着出主意,“但日后若有这种情况发生,我来处理,咱们要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面对李运达“法律明白人”的新身份,村民最常问的是:“老李,‘法律明白人’能干啥?”

  “我们这支队伍里有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等,既是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又是法律援助‘引导员’。”李运达向村民耐心地解释着,“法律明白人”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带头人,像土地纠纷、农产品被压价收购如何维权等问题在乡里乡亲中很常见,这些家长里短的琐碎纠纷,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基层群众觉得乡村治理和自己没关系,法律更是不懂。发生纠纷后,有人选择忍让,但心里记挂着这事,以至憋出‘心病’;也有人逞一时之快,吵架、打架,不仅导致矛盾激化、升级,还有可能触犯法律。”李运达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但改变,不是在一瞬间发生的。

  “先等李书记来,他来我才放心。”近日,在罗驿村的小议事堂内,互换农田耕种的双方——李述宝和李景平两家坐在桌子两侧,一言不发静坐等待着下村回来的李运达。

  “事情我之前都打过电话了解了,阿宝家的地是三亩,阿平家是四亩,双方当事人于20年前,因需就近耕种,而更换种植土地的协议,这些信息没错吧?”在李运达和村中干部一起的提问下,当事人一致点头。

  但李述宝三亩土地的征地款是发放给了李景平,但土地面积不一样大,引发了双方不满。但现在李述宝已经种上椰子树并搭起鹅棚,遂拒绝换回农地。

  “还不如不换,这还亏了钱。”听到这里,李运达明白其中关键,于是提出“阿宝能否对阿平进行一些补偿,双方再重新签订一份土地永久置换协议书?”双方又一次陷入沉默。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行,我同意。”“那我也同意。”历时两个月,此次土地纠纷问题终于画上句号。

  “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调解这种小事,不用讲太深的法律,就跟他讲道理,但是一定是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调解,各自都有所退让才行。”李运达说,刚开始沟通也挺困难,但是天天跟他们讲,时间久了,他们也就明白这些道理。

  现在,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做很多事前都会来问问李运达。

  近年来,澄迈县持续深化依法治村,创新法治实践,着力在基层农村培养出普法骨干力量,全力实施村(居)“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共培养1375人,基本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村民不用千里迢迢到专门机构咨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澄迈县村(居)“法律明白人”共开展普法活动596场次,提供法律服务582次,参与志愿服务57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814余起,调处率达94%。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