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宁玥
8月20日晚,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居民符秀梅来到桥南路吃夜宵,发现这里的氛围好了不少,路面干净,店门口整齐摆放着一行桌椅,还留足了人行通道。“街道又干净,又有‘烟火气’。”她满意地说。
长期以来,桥南路临街铺面小,客流量大。顾客需要宽敞舒适的用餐环境,商家希望留住更多客户,因此,占道经营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理解商铺的经营需求,但桌子越摆越多,会给路过行人造成不便,还产生垃圾和噪声。”白沙黎族自治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为了维持街道的卫生和秩序,有关部门屡次开展行动,依法依规劝阻占道经营行为,但商铺总是与执法人员打“游击”。
近日,白沙黎族自治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在对商铺经营情况进行充分摸底调研后,联合推出《沿街店面临时出店经营实施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沿街店铺临时出店经营实行备案管理,并为出店经营行为设计一整套规范,引导商户文明经营。
《导则》明确了临时出店经营不可占用的负面区域,包括各类消防通道、盲道等,要求保留不少于1.5米的人行通道,并设置了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段。为了确保良好的市容环境,《导则》还明确了出店经营者的卫生保洁、餐饮油烟净化、噪声防控等考核要求,符合要求的沿街商铺,可向相关部门报备后出店经营。
“商铺临时出店,既不影响特殊情况下的道路使用,也不涉及工程建设,是对现有城市道路管理规定的有益补充,便于后续监督检查。”该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截至目前,已有32家沿街商铺在主城区完成了备案手续,“这些商铺的经营环境变好了,热度只增不减,周边店铺也纷纷找我们备案。”
该部门还表示,这一新模式将试行两年,其间将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助力构建更加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