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解放路。(三亚新闻网记者 袁永东 摄)
三亚解放路是市区内的一条主干道,道路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作为三亚最繁华的商业街道,解放路就像一张“城市名片”,是三亚城市发展和变迁的缩影。从尘土飞扬到绿树成荫,从破旧脏乱到焕然一新……对三亚人而言,解放路承载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交通运转,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同时也寄托着更多的发展期许。
□南国都市报记者 符彩云
解放路曾是三亚唯一主干道
清晨,三亚市解放路开始了一天的喧嚣。汽车、电动车往来穿梭,公交车走走停停,行人络绎不绝。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统一的骑楼建筑和墙面颜色,让解放路显得整洁舒适,商铺餐馆遍布,漫步其中,可以看见市民游客坐在路旁树荫下的长椅上休息闲谈,在喧闹中寻得一丝恬静。
回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彼时的三亚还只是个边陲小镇,巴掌大的主城区只有一个港口,一条解放路,一条红旗街,一家电影院,一个菜市场。这“五个一”便是外地人印象中的三亚。
据悉,该道路始建于民国31年(1942年),1950年4月命名为解放路。解放路是当时三亚唯一的主干道,在1983年5月以前仅8米宽,水泥路面结构,人车混行,路面拥挤,没有交通信号灯,只能靠人工引导交通,路面仍未完全硬化,汽车驶过,尘土飞扬。
60后的刘民智和老友们在群众街社区住了40多年,解放路留存着他们的儿时记忆。“三亚那时候还叫作崖县,只有解放路这条主干道,街道窄小,只能通过两辆小车,那时候人烟稀少,沿街建筑低矮破旧,往来的车少,大多是自行车和三轮车。”
后来,政府投资扩建,解放路越走越宽。1989年以后,摩托车、汽车开始明显增多。1996年,解放路扩建为6车道,分为解放一路、二路、三路和四路四个路段。当年尘土飞扬的解放路路面铺上了柏油,两旁改建成独具风格的南洋骑楼,解放路依旧是热闹非凡的市中心路段。“现在解放路规划得这么好,道路绿化也做得好,楼房盖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细数着解放路的变化,刘民智不禁感慨道。
如今,解放路建筑立面为骑楼风格。(记者 符彩云 摄)
三亚在发展,解放路也在升级
解放路,这条贯穿三亚市中心的主干道,连接着市区几条主要道路,全长5110米,东至三亚大桥与榆亚大道相接,西至荔枝沟路口。新风街、吉祥街、金鸡岭街等重要街道与之交汇。从过去到现在,解放路一直是三亚最繁华的市中心。
这条老街既有历史韵味,更有烟火气息。如今,路旁依然矗立着许多地标建筑,沿街分布有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明珠广场、地下风情街、一方百货、医院、美食城、三亚汽车总站、旺豪超市……街面上市井繁华,吃喝玩乐等业态一应俱全,交通便利,成了一个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中心商业区。
2016年,三亚市新建重点城市建设工程,随着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完工,解放路实现“华丽转身”。白色的墙体、连体的檐廊、线条流畅的女儿墙、棕色的门窗框、绿色的大树、平整的路面、联排的休闲座椅……陈旧的建筑变成了富有历史韵味的骑楼,成为三亚市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民游客都喜欢来这里打卡拍照。
38岁的王慧娟在解放路经营着一家便利店,对于这个从小长大的地方,她十分熟悉,“解放路很有名,住在这里是非常自豪的,有天成商场、海滨电影院、创新书店……很多人都会到这来走走逛逛。现在的解放路也很热闹,有很多外地游客过来玩,可以感受到三亚发展得越来越快了。”王慧娟说。
岁月更迭,解放路越变越宽阔、通畅和美观,几经蝶变,一路繁华,也正是三亚这座城市现代化的缩影。如今,解放路上,依然是每天熙熙攘攘,在这里,总有一代又一代人,聆听光阴的故事,邂逅历史的变迁,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续写繁华未来。
三亚解放路步行街。(记者 符彩云 摄)
要想了解三亚的故事 还得从解放路说起
三亚解放路是贯穿市中心的主干道,全长5110米,有70多年历史。全市第一条步行街、第一家大型商超、第一个大型夜市、第一个大型书店……都出现在解放路脉络上。每个“第一”都是城市发展的印记,亦是时代的诗篇。
1950年
命名为解放路
1983年5月以前
解放路仅8米宽,水泥路面结构
人车混行,路面拥挤,没有交通信号灯,沿街建筑低矮破旧。
1989年以后
摩托车、汽车开始明显增多
解放路变得越来越拥挤
1996年
解放路扩建为6车道,路面铺上柏油
并分为解放一路、二路、三路和四路四个路段,逐步配置电子交通指挥设施。
2014年
8月初-12月24日
解放二路路段升级改造
改造路段全长1023米,主路将由原来的20米拓宽为27米,该路段修建的地下通道,共计有24个出入口,并建有1.2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2016年
解放路示范段
综合环境建设项目改造
三亚对位于解放路(和平路起至光明路),双向总长850米(单向425米)的街道实施立面改造和路面升级改造,升级改造为具有东南亚骑楼风格街路特色。(综合三亚日报、南海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