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新闻5月23日电(记者 张茜翼)海南自由贸易港文物保护与修复研讨会23日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文物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5月2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文物保护与修复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供图
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庚俊在致辞中表示,海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东坡书院、海瑞墓等300余处历史遗址,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他说,当前海南正全力推进自贸港建设,在繁荣发展的同时须守护好文化遗产的根脉,呼吁各方凝聚智慧,共同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创新模式。
会上,与会人员聚焦地方文保标准制定、数字化应用及国际平台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此外,会议还就文博产业规划展开热议,内容涵盖国际博览会筹办、人才培养及古玩市场规范等产业布局,助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专家认为,海南可以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推动文物保护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新范式。
海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陆志远表示,需强化科技赋能与社会参与,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推广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构建多方协同的保护体系。海南天竺国际艺术品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说,海南自贸港应搭建国际化平台,汇聚全球文物保护技术,重点解决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文物保存难题,并借助数字化手段与开放政策打造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
其间,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标志着海南文物对外合作迈出新步伐。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南天竺国际艺术品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亚洲文化艺术基金会等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