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溯源宁远河上游,在瑰丽奇景中感受鬼斧神工
2025年07月11日 16:41 来源:海南日报
俯瞰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的仙安石林。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栋田 摄
俯瞰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的仙安石林。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栋田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佳琪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的群山中,藏着两处世外奇景:仙安石林如万剑出鞘,刺破云天;仙龙洞似大地秘境,暗河潺潺。沿着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走进这里,脚下是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印记,耳畔是苗族招龙舞的鼓点与宁远河的涛声。从剑指苍穹的石林到滋养生灵的暗河,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独特魅力在此交织。

  目前,由于尚未开发完善,这两处珍贵的自然景观暂未对公众开放。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前往毛感乡溯源宁远河,在南好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幸得以一睹其真容。

  探石

  漫山石芽如剑指苍穹

  俯瞰,一排排密集的石林如万柄青铜剑直刺苍穹,细细看去,石头形状千奇百怪,像仙女、骆驼、乌龟等,彼此相映生辉,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到近处仰望,只见重峦叠嶂,石芽与绿藤缠绕……起伏峥嵘的仙安石林,是宁远河上游最为震撼的地质奇观。

  “每天都有游客沿着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来到毛感乡,只为远远看一眼‘石头森林’。”毛感乡人大主席符少鹏说。

  仙安石林的入口位于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保亭段的一处路边,踏进入口处,潮湿的凉气扑面而来,脚下的岩石覆盖着一层湿滑的薄泥,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向前探寻,一道仅容一人走过的石头缝出现,摸索着进入后,眼前的光亮消失,打着手电筒方能看见眼前神秘又壮观的景象——洞中如刀削斧凿的石灰岩柱相互交错,它们表面光滑,纹路清晰,其上还有水滴。抬头向上看去,蝙蝠倒挂在数十米高的岩穹上,偶尔传出叫声。

  仙安石林中,还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石缝、洞穴。“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传说这里的洞穴很长,我们也不知道它通往哪里。”毛感乡南好村千龙村民小组副组长黄玉芳说。

  仙安石林是如何形成的?“在海南,只要有石灰岩的地方,就有喀斯特地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介绍,仙安石林就是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离不开石灰岩和水。

  “仙安石林所在地在远古时代曾是一片大海,经过亿万年的发展演变后,沧海变为桑田、高山,当地也因此形成丰富的石灰岩,经过流水周而复始的侵蚀,在地表形成棱状、针状或剑状石林地貌,在地下则形成了溶洞。”赵志忠说。

  可以说,仙安石林是自然的史诗,见证着海南岛的地质变化。

  探洞

  洞底暗河滋养宁远河

  仙龙洞,又称千龙洞,距离仙安石林不过几公里的路程,二者同为毛感乡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不少专家看来,仙龙洞与仙安石林是一体两面的景观,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仙安石林就坐落在公路旁不同,仙龙洞深处在热带雨林之中,要穿越茂密的森林才能抵达。

  在仙龙洞中,手电光束扫过之处,岩壁上的钟乳石结晶迸发出细碎的光,有被水流长久打磨的石笋石柱,在光线下十分耀眼,给整个溶洞增添了不少色彩。

  顺着一位同行的千龙村民小组村民所指的方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一条暗河就在溶洞下方。“那个就是仙龙洞的暗河,在我们小时候,这条暗河的水量可比现在大多了。”

  “这条暗河是地下河流,应该是附近宁远河的补给水源。”赵志忠说。

  洞外的景致同样动人。出洞口沿小径下行百米,能看到宁远河在峡谷中缓缓流淌。村民们常说,仙龙洞附近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岩壁缝隙里有野蜂酿的蜂蜜,石缝间生长着治疗跌打损伤的草药,还有生长在宁远河两岸的野无花果树、野黄皮树,这些都是当地村民以前进山劳作时的果腹食物。

  漫长的时间里,正是溶洞暗河与热带雨林涵养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静静流淌的宁远河。

  探趣

  节庆活动中的河流欢歌

  千龙村是仙安石林附近一个苗族聚居的村落,全村上下喜爱跳招龙舞,这也为大自然的奇景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盛大节日中,苗族同胞穿上盛装,系上腰带,披上彩带,踩着鼓点跳起招龙舞,舞步轻盈优美,还有村民能够表演舞招龙剑,动作干净利落,看点十足。

  “我们每到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重大节日,便会跳招龙舞。”千龙村民小组组长邓德清说,招龙舞起源于早期民间文化活动,体现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如今,招龙舞的活动时空不断拓宽,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活动。

  在毛感乡,还有一个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的节庆活动——渔猎节。这来源于黎族苗族村民渔猎活动,用古老的渔猎方式抓鱼。

  精壮的黎族苗族男子赤足踏入河流中,手中鱼叉在水面划出银色弧线。他们深谙宁远河的“脾气”——哪里水流湍急藏着石鲮鱼,哪片回水湾聚着河虾,都刻在祖辈传下的经验里。他们溯河而行,收获的一箩筐鱼虾见证着这份因河而生的喜悦与和谐。

  (本报保城7月10日电)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