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8月3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前往位于澄迈县西南部的六芹山根据地遗址。只见这里遍植橡胶树,后人竖起的多块石碑记录着那段动荡的风雨年代。
六芹山是澄迈的主要山脉,六芹山根据地是在琼崖抗日战争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在1943年至1950年期间,六芹山先后三次成为中共琼崖特委机关的驻地,对当时的琼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琼崖革命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烽火中创建
六芹山,因山区有个六芹村而得名,位于澄迈西南部,方圆200多平方公里,中心腹地30多平方公里,其间群峰起伏、连绵不断、林荫密布、灌木丛生,自然地理条件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周围有不少村庄,田洋错落,物产丰富,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党的群众基础很好。
据澄迈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1941年7月,中共澄迈县委书记李独清着手恢复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鉴于儒万山地处琼岛北部,偏居澄迈一隅,不利于指导全县抗日工作,县委班子决定实施战略转移,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考察后,最后选址六芹山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初,澄迈县委与县办事处率领县基干队共100多人,秘密渡江,潜入澄一区仁兴乡一带山区开展活动,正式开始创建工作。一到美合地区的仁兴乡,县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各项创建工作。
为创建六芹山根据地,澄迈县委先后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恢复建立“美合事变”后原一区(美合特区)的党组织以及区委建制,撤销美合特区委,组建新一区区委,调整和充实区领导班子,并将原一区即太平区旺商乡的田坡、高山朗等村党组织划入新一区,增设田坡村党支部。
另一方面,加强和发展澄一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通过成立美厚乡,与原澄一区仁兴乡实行合并,建立仁厚乡,统一负责仁兴、美厚地区的施政工作,把党的组织工作扩展到坡立、北温等村庄一带,同时健全村级政权,相继建立起青抗会、妇救会、农救会等基层群众组织。
此外,为动员多方力量,澄迈县委还加强旺商乡统战工作,争取乡村上中层开明绅士对抗战工作的支持,并相继成立旺商乡、和安乡、仁丁乡和福来乡等四个乡抗日民主政府。
1942年春,在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中共澄迈县委领导机关等迁驻六芹村,至此,六芹山根据地正式形成。
夹缝中巩固
“琼崖特委三度选择六芹山作为特委机关驻地,就是因为这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革命力量。”澄迈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六芹山根据地除了地形条件有利外,更重要的是有较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迁入六芹山后,为保障人员的生活供给,澄迈县委、县政府除发动全县群众积极筹钱筹粮支持外,还在太平乡溪边村建立“抗日物资民运站”(后移龙江村),利用村中的10多条船只,为驻六芹山的特委机关及独立总队主力部队运送粮食和各种物资。此外,还经常组织妇救会的妇女们深入部队,为战士洗补衣服,组织青抗会的青年积极为部队传送情报、运输粮食等。
六芹山根据地建立不久,日伪顽军为消灭特委机关和独立总队主力部队,在军事上实行“蚕食”“扫荡”,在经济上采取严封锁,尤其是在食盐方面,封锁更为严密,专门设卡盘查过往行人,禁止食盐运往根据地。敌方严令规定:凡偷运者,格杀勿论。
同时,日军还纠集汉奸分子建立区、乡伪维持会,以孤立和围困六芹山根据地。由于日伪顽军的严密封锁和骚扰,根据地生产遭受破坏,物资供应不上,抗日军民生活日趋困难。
针对敌人的军事、经济封锁,为解决六芹山根据地的食盐困难,粉碎日伪顽军的“蚕食”“扫荡”,澄迈县委和县办事处通过团结开明绅士,选择具有爱国思想的王运良打入日伪内部,担任旺商乡伪治安维持会会长,以随时提供情报;在六芹山根据地与旺商乡接壤的溪头港高红坡处开设“盐市”(隔日一集),筹措食盐,不仅较好地解决抗日根据地的食盐困难,还为根据地增加税收两万元,从而使日伪顽军的封锁阴谋遭到破产,也为开辟新的根据地作出了样板。
创造中发展
为了适应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澄迈县委和县办事处在六芹山先后举办两期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农村基层党员和进步青年,培训结束后,学员统一安排到各地从事基层群众工作。
而在发展六芹山根据地阶段,中共琼崖特委和抗日独立总队对澄迈县委工作也予以大力支持:协助当地巩固、恢复和发展一批基层党组织,从在开辟六芹山根据地的初期,党组织先后恢复和建立13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以及各村组建护村队,健全“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团体,到1942年又恢复6个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各村保甲民主政权,使澄一区和澄二区的革命村庄连成一片,同时建立“青抗会”“妇救会”“常备队”等群众团体和革命武装。
到了农忙季节,部队和机关人员一面保卫生产,一面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在根据地里,抗日军民之间通过互相接触交流和互相帮助,感情日益加深,军民团结不断强化。
冯白驹与王国兴在六芹山“歃血结盟”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自王国兴找到共产党后,1944年春,中共琼崖特委派第四支队第一、二大队进入白沙县阜青、龙头两乡,发动和组织黎族同胞打击并赶走国民党驻该地的顽固派,建立阜龙乡抗日民主政府。3月,白沙县临时抗日政府成立。同年12月,在六芹山的黑藤水岭上,王国兴等白沙起义首领见到了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人冯白驹,并与冯白驹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举行了“歃血结盟”的仪式,自此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本报金江8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