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琼山区大坡镇探索青桔产业特色发展路径
2025年08月09日 17:33 来源:海口日报
  8月7日,在琼山区大坡镇中税村,农户正在采摘小青桔。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8月7日,在琼山区大坡镇中税村,农户正在采摘小青桔。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行走在琼山区大坡镇的田野间,入目是胡椒缀满枝头,鼻端是青桔清香四溢。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胡椒种来盖屋,青桔种来家用。”除了闻名遐迩的大坡胡椒,大坡镇青桔的种植规模也在全省位居前列,种植面积达2.8万亩。

  今年以来,大坡镇积极探索青桔产业特色发展路径,构建“村集体公司+农户”运营体系,形成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四级联动的格局。这一颗颗“绿果果”正“抱团发力”,让村集体和农户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产业动能。

  □本报记者 李 欣 特约记者 许晶亮

  从“忧价贱”到“稳保底”

  8月7日,在大坡镇中税村青桔种植户李美丽的果园里,一颗颗圆润饱满、青里透黄的青桔挂满枝头,二十多位工人正在园中忙碌采摘。

  李美丽种植了80亩青桔,年产量超过20万斤。她告诉记者,过去自己对接采购商,青桔收购价格波动很大,最低时每斤还不到0.5元。如今,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她将青桔卖到了大坡农产品集散中心,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斤高出0.2元。“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保底价格,这样一来收入就有了保障,心里踏实多了。”李美丽笑道。

  今年以来,大坡镇建立起定点收购机制,由村集体公司统一收集农户产出的青桔,采用市场化议价模式对接收购单位,将交易溢价部分全额纳入集体账户,形成“农户保底价增收+集体溢价分成”的利益联结机制。

  “种植户统一将青桔卖到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公司在收购价基础上,给种植户每斤0.2元补贴,给村集体每斤0.1元补贴,这样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都能有所增加。”中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明雷告诉记者,定点收购机制仅推行半月,中税村就通过青桔统购统销获得经营性收入2398.4元,附近的新瑞村青桔经营性收入达到了3722.5元。

  从“卖鲜果”到“全链赚”

  走进大坡农产品集散中心,浓郁的青桔香味扑面而来。厂房内,分拣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海南省印象大坡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敦富介绍,分拣生产线将青桔按大小分成多个等级,较小的用来制作冻干茶包,中等的作为鲜果销售,最大的用来榨制原浆果汁。

  海南省印象大坡实业有限公司由中税村委会、大坡村委会与路易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在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大坡镇5个村投资入股,修建了大坡农产品集散中心,其中包括收购集散交易厂房、农产品初加工包装厂房、仓储物流中心等场所。

  如今,集散中心日均收购青桔8万至10万斤,可制作青桔原浆10吨,冻干1万至2万斤。“我们的青桔供不应求,在全国50多个鲜果市场都建有仓库,青桔原浆供应多个饮料企业。”何敦富表示,定点收购机制的推行提高了青桔收购效率,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加速前进的动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和村集体获益。”大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打通了青桔产业发展的‘最后100米’,形成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四级联动的格局。企业能收购到更优质的原材料,青桔收购有了保底价格,农户收入得到保障,村集体也能获得经营性收入,有效激发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下一步,大坡镇将对接科研院所和机构,进一步优化种苗,并打造青桔种植示范产业园。同时在深加工端下功夫,引入更多企业,拓展青桔加工产业链,让小小的青桔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