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排球小镇文昌市东郊镇 椰林深藏排球魂
2025年08月13日 17:42 来源:海南日报

东郊队夺得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冠军。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实习生 程可健

  编者按

  8月10日晚,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即海南“村VA”)决赛在文昌文城镇打响,吸引众多球迷利用周末时间前往观赛,这也带动了当地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排球小镇、咖啡小镇、茶香小镇、天涯小镇……本期《海南周刊》封面带您了解海南各类IP小镇。

  这个夏天,文昌又刮“最炫排球风”。发球有力、暴扣凌厉、吊球巧妙、救球忘我……2025海南“村VA”的比赛,看点十足。

  “村村有球场,天天打排球”,这句话是对“排球之乡”文昌最直观的概括。而东郊镇,正是文昌排球沃土中最肥沃的一隅。

  在东郊,一个个藏于椰林中的沙地排球场,曾是无数少年的排球启蒙地。东郊人说起排球,如同呼吸般自然——“排球小镇”的称号,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

  百年薪火:椰林沙地是摇篮

  文昌排球的星火,可追溯至百年前。1917年,文昌中学体育教师李寿昌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在文昌县东门外的公园打球,开文昌排球运动之先河。1920年,文昌中学少年排球队远征上海,一举夺得全国冠军,初露锋芒。1958年,文昌中学男排在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力克广东台山队夺冠;1964年,他们又在全国少年九人排球赛中再度登顶。“排球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排球热浪席卷文昌。

  20世纪80年代,排球场是东郊镇每个自然村的“标配”。遍地的椰子树为搭建简易球场提供了天然的球网支柱,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排球景观。

  一块方正的空地,两棵平行的椰子树或木麻黄,拉一根用椰棕搓成的绳子,这便是东郊的“土球场”。在沙地球场上,人们穿着“人字拖”或用锄头,简单划出界线,还有用白色石灰粉划线的做法。

  “排球都不识打?”东郊人对排球的执着,大都始于少年时代。许多孩子甘当球童,只为让大人带自己上场一试身手。

  “如果不能参加比赛,真的是满心失落,只能自己去找其他同学垫球练手。”东郊籍自媒体人邢若,小学三年级接触排球,便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以前连六一儿童节都会组织排球赛,个子小的同学,挤不到前排看比赛,只能听着现场呐喊声一起吆喝。”

  邢若回忆,儿时小伙伴们的排球打法五花八门:有时拿着板凳代手击球,有时单脚着地跳来跳去打球,有时单手击球。“充满民间自由色彩的排球文化,使东郊少年的排球基本功、技术、意识、弹跳、爆发力和灵活性从小就得到充分培育。”

  春节前的排球场,是东郊百姓重要的交流场所。老中青三代同场竞技,一边六人、另一边九人的“实力不均”对决是常态,只为那份参与的喜悦。主攻手被尊称为“冲脚”,如琼剧男主角般闪耀全场;后排救球高手“三波祖”每一次飞身扑救,都能引发雷鸣般的欢呼。

  对输球一方的“惩罚”也充满乡土味——被涂上火轮(锅灰)或墨水绕场跑,在众人的监督下执行。

  从春节、元宵的村赛,到持续整个七月的“排球月”,排球带来的热闹几乎贯穿了东郊的四季。

东郊镇的椰林里,孩子和爸爸打排球。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球星闪耀:在乡间“球局”打出名气

  20世纪90年代,是东郊排球的黄金岁月。以黄彬、符方友为代表的东郊中学男排,在文昌市中学生联赛中多次问鼎。在此之前,周良、吴育全、黄炼炼等一大批东郊籍学生作为文昌中学男排主力,铸就了文昌“梦之队”的辉煌。周良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为文昌排球少年的偶像之一。

  绰号“黑彬”的黄彬,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肤色黝黑的他,身高1.76米,弹跳力惊人,以势大力沉、迅疾如风的扣球闻名,是文昌排球史上最耀眼的主攻手之一,都说他的扣球“拦不住,救不起”。因能力出众,黄彬得到文昌排球名宿、文昌中学排球队原主教练符史联的赏识,顺利进入文昌中学排球队。

  当时,东郊民间有“球局”,学生常被邀请去打球并担任主力,黄彬就是其中之一。像黄彬这种在乡间“球局”中打出名堂的学生有很多,文昌中学排球队的队员大都是这样选拔出来的。

  1998年,全国中学生男排联赛在文昌举办,东郊镇设第二赛区。以文昌中学男排为主力的海南队在决赛中惜败上海队,让专程赶回家乡观战的球迷与乡亲们眼含热泪,心潮难平。

  不久后,当赛事四强在东郊打友谊赛时,万人空巷的盛况再现,乡亲们大声为家乡队伍呐喊助威,“二传起来,网前!漂亮!”“扣杀!好球!”等喝彩声响彻云霄。

  在千里之外的西北大学,文昌、定安、临高三地同乡通过举办排球赛聚首,“海南椰树队”应运而生,甚至破格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排球联赛,让海南排球的旋风刮到了关中地区。

  如今,在文昌的各个体育场或乡间沙地上,不分早晚,不同年龄段的东郊人仍在延续着“球不落地、激情不熄”的传统。

  突围之策:借力打造排球小镇IP

  当“村VA”引发的排球热席卷海南,有着百年历史底蕴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文昌排球,迎来高光时刻。作为“排球之乡”核心区域之一的东郊镇,正在全力打造排球小镇IP。

  8月8日晚,海南“村VA”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场“冠军赛”上演:首届冠军文昌东郊镇火箭队对阵卫冕冠军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争夺一个决赛名额。当晚,现场座无虚席,不少东郊球迷自带板凳,“见缝插针”坐下,加油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两队苦战5局,最终东郊镇火箭队以2:3的大比分惜败龙桥镇动漫战队。

  8月9日晚,东郊镇火箭队和紫贝文城战队进行季军争夺战。经过激烈比拼,东郊队3:1战胜文城队,获得2025海南“村VA”季军。

  “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和启发。”比赛结束后,东郊镇宣传委员梁瑾意犹未尽。海南“村VA”的热度,让梁瑾意识到,这是东郊排球加快发展的绝佳跳板。

  梁瑾透露,在承办好常规赛事的基础上,东郊镇将加大特色赛事的谋划力度,比如可以结合本土特色,探索增设“爬树打鱼排球铁人三项”、亲子排球体验等趣味活动,掀起全民排球热,打造排球小镇IP。

  “随着文昌航天发射频率的提升,游客数量进一步增长,可以借助航天IP带来的非常规旅游旺季,举办相应的活动,让外地游客感受九人排球的魅力。”梁瑾表示,东郊镇还将利用侨乡IP,在春节、中秋等华侨或外出人员返乡高峰期,组织举办排球友谊赛,增进外出人口与本地乡亲的情感联系;融合旅游IP,探索开发东郊特色旅游线路,打造排球网红打卡点;结合美食IP,打造特色夜市,推出“观球+美食”一条龙服务;融合手作IP,用好椰雕等传统工艺,开发排球周边纪念品等。

  当海南“村VA”的星火点燃乡土激情,东郊人手中的排球,能打多高多远?答案,就在每一次跃起扣杀的弧线里,在每一声为家乡呐喊的乡音中。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