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8月14日讯(记者 王小畅 通讯员 王晓瑜)在澄迈县加乐镇效古村,年过六旬的蔡亲信有两个响当当的“标签”:国家林草局评定的“沉香土专家”、一对名叫蔡沉香、蔡奇楠的孙辈——十来岁的孩子们,是他与沉香缘分最鲜活的见证。
他从水库边打鱼维生的穷汉,到带动全村种香致富的带头人,蔡亲信的故事里,藏着普通农民靠特色产业改写命运的密码。
2012年前的效古村,泥巴路坑坑洼洼,村民靠种槟榔和水库打鱼过活。蔡亲信每天划着小渔船在水库里穿梭,撒网十几次,有时一天收入不足50元。“娃上学要凑学费,家里顿顿是红薯稀饭。”他记得,全村没一户像样的瓦房,更没人敢想“致富”二字。
转机始于2012年。经海南省沉香产业协会秘书长沈汝青引荐,蔡亲信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参加沉香博览会。他带着自家摸索做的十几条沉香手串,现场表演手工勾香技艺——刻刀轻旋,乌黑香脂显露,醇厚香气引来了围观者。不到半天,手串被抢光,46万元收入让他攥着现金直哆嗦。
返程飞机上,蔡亲信望着窗外,反复念叨:“回家种沉香,我要自己搞!”这笔钱,抵得上他十年打鱼的收入。
回村后,加乐镇党委政府找上门:送技术、协调启动资金、修产业路。蔡亲信跟着县林业部门技术员学习育苗,在荒坡上试种了3000株沉香苗。他守在苗圃旁三个月,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还开办了加工工坊,并带着全家人一起开料、磨珠、抛光、串珠,从生疏到熟练,手串类产品越做越畅销。
2013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首批12户入社。2018年建粗加工厂,2020年上精油提炼设备。
如今合作社有58户,种了2000多亩沉香,年产值超800万元,社员年均分红4万多元。因技术过硬,他被国家林草局评为“沉香土专家”,还当选县政协常委。
如今的效古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路灯亮到山脚。蔡亲信盖起“沉香楼”,院子里停着几十万元的车。更让他自豪的是,全村家家户户种沉香,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在合作社务工挣钱。“以前愁没饭吃,现在愁香卖不及。”村民笑着说。
蔡沉香和蔡奇楠放学就往香园跑,孙女能认出十几种沉香,孙子爱学勾香。“这香能传家。”蔡亲信说。
从水库打鱼到万亩香林,蔡亲信证明:农民选对路,跟着政策干,抱团向前闯,穷山沟也能飘起“致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