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新闻9月23日电 (钟莹 张嘉豪)“准备——上杆!”清晨六点半,海南东方市八所车站,晨雾尚未散尽,一道洪亮有力的指令破晓而来,回荡在站场之间。声音的主人,是海口综合维修段电力变配电维修队工长、特级技师唐敏。他头戴白色安全帽,半框眼镜后的目光如电,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牛仔作业服衬得身形挺拔。二十五年来,唐敏的声音,早已成为现场最令人心安的“指挥坐标”。
声音洪亮的现场“指挥官”
从青涩到沉稳,二十五载一线生涯,唐敏的声音始终能穿透嘈杂,如指挥棒般引领作业节奏。
“停电完毕,验电、挂地线!”
“注意安全距离,报告操作完成情况!”
每一条指令都清晰坚定,毫不含糊。2021年,在海南省封关运作配电改造关键项目中,唐敏连续十二小时手持对讲机,用洪亮的嗓音全程指挥调度。深夜合闸成功时,他说的那句“送电成功,一切正常”,依旧沉稳有力,仿佛能抚平所有人连日鏖战的疲惫。
车间技术骨干陈广培感叹:“只要听到唐工的声音,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干、往哪走——再嘈杂的现场,他的声音也从不会‘掉线’。”
半框眼镜后的技术之眼
唐敏的半框眼镜仿佛是他技术人生的缩影——严谨而不失灵活,传统中透着革新。
2022年,在核查海口货列查验区设计图纸时,唐敏发现海口中心配电所电源进线存在设计缺陷。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提出优化方案,将电源进线由原来18公里外港万变电站迁改至3公里外新海变电站,并将容量从1900KVA增加到3455KVA。这一方案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还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唐工能在图纸上看出我们忽略的隐患。”车间技术骨干李健崇感慨道。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让唐敏在工作中屡次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蓝色工装下的时代担当
唐敏常年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牛仔作业服。那是他的“战袍”,更是责任的象征。
2020年,在新海港GTC与海口国际免税城周边交通配套路网项目中,唐敏配合地方进行安全监督,凭借对铁路电力系统和行业规范的深入了解,为施工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在保证项目如期推进的同时,确保不对铁路电力设施造成影响。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唐敏多次参与地方电力改造项目。海南省二线口岸工程、海口市长天路延长线……这些重点项目的背后,都有他身着蓝色工装忙碌的身影。“铁路电力人不仅要守护铁路安全,也要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唐敏说。
匠心传承照亮未来之路
“一个人的技术再高,也撑不起整个行业。”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的唐敏,不仅是技术标杆,更是年轻员工的“点灯人”。
作为年均参与10余场技能竞赛的考评员、裁判员,唐敏坚持“把课堂办在现场”,在电缆敷设时手把手教青工计算弯曲半径,在高压试验前反复强调验电流程……近年来,他所培养的青工中多人获省级技能奖项,多人破格晋升技师,成为专业骨干。
“唐工严格但不严厉,直接但不刻薄。”班组成员评价道,大家尊敬他,不仅因为他技术顶尖,更因为他始终如一的现场号召力和毫不藏私的传承情怀。
2025年,是唐敏工作的第二十五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唐敏依然坚守在电力维修一线,用半框眼镜后的锐利目光洞察隐患,用洪亮的声音指挥作业,用蓝色的工装承载担当。
他是千千万万铁路职工的缩影,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正如他常说的:“技术是吃饭的本钱,更是守护安全的底线。”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潮中,正是有无数个像唐敏这样的“守护者”,才筑牢了铁路运输的安全防线,为时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