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屯昌:三代武缘 “武术之乡”的传承
2025年09月26日 11:11 来源:海南日报
周道雄为屯昌武术夏令营活动学员传授拳术。通讯员 林小丹 摄
周道雄为屯昌武术夏令营活动学员传授拳术。通讯员 林小丹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毓慧 见习记者 祁夏

  “又获奖了,好样的!”望着两个孙女从省外赛场捧回桂冠,60岁的屯昌武术教练周道雄眼中满是慈爱与骄傲。从祖辈的“看家本领”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入选2025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被誉为“武术之乡”的海南屯昌,正通过一场场赛事、一次次教学,将传统武术的火种薪火相传。

  周道雄期盼着,这些在擂台上行云流水的“好苗子”,也能在更大的人生舞台上打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家三姐弟,拳风代代传

  9月23日,在广东举行的国家体育总局2025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交流赛(南部赛区)上,海南省屯昌县武术代表队凭借《校园五形桩》摘得集体项目一等奖。获奖的8名队员均为屯昌在校中学生,其中包括亲姐妹周瑾和周末。

  在屯昌新兴镇坡陈村的家中,9岁的弟弟周兴淳从视频里看到姐姐们夺冠的画面,满眼羡慕。晚饭后,他自觉走到庭院灯下,一招一式地练习爷爷传授的“坡陈五形桩”和“四门归宗”。稚嫩的“哼哈”声中,拳风初显。

  坡陈五形桩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模仿龙、虎、猴、龟、鹤五种形态,融擒拿格斗与南派少林拳法于一体,传承已逾160年,于2023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祖辈传下的不只是拳法,更是看家本领,要一代代传下去,培养更多‘好苗子’。”作为当地知名教练,周道雄的孙辈三人自幼习武。随着“武术进校园”活动在屯昌数十所学校推开,传统拳法被改编成更适合青少年的《校园五形桩》,周瑾、周末等学生由此脱颖而出,屡获佳绩。

  巾帼不让须眉,拳风融入日常

  “尚武崇德”“以武会友”……坡陈村的石碑、凉亭上,武术元素随处可见。穿过武术广场,迈过斑驳石桥,坡陈武馆静立村中。馆内陈列着五形桩的渊源谱系,庭院白墙上绘有马步、弓步等动作分解图。

  这个仅有三四百人的村庄,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几乎人人能比划几招。就连嫁入的媳妇,也大多学会了扎马步、舞刀枪。“爷爷常说,学武先习礼。”周兴淳流畅地演示抱拳、鞠躬。一旁的母亲颜慧柳笑意盈盈,随即挽袖打出一套五形桩,身姿飒爽。

  然而,传承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后,因年轻人外出务工,坡陈武术一度面临断层。周道雄的儿子工作忙碌,练武时间有限,但儿媳颜慧柳却产生了浓厚兴趣。“10多年前,婆婆就常早起打拳。”颜慧柳回忆,约2012年,她在劳作带娃之余,跟着武师从扎马步练起。“马步不扎稳,练武一场空。”从最初坚持一两分钟,到后来稳扎二三十分钟,汗珠滴落、腿脚酸软是必经之路。

  近日,屯昌坡陈五形桩作为海南唯一民俗民间项目,入选2025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希望更多人能读懂这门‘武林秘籍’。”屯昌县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