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分享到:
海南三亚育才生态区:描绘民族地区发展新蓝图
2025年09月27日 17:28 来源:中国新闻报

  地里采收释迦,新奇特优热带水果集中上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那受村国际艺谷公共服务中心已封顶,为正式投用做准备;立才学校新的教学楼投用,新生入学就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正在描绘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蓝图。

  育才生态区位于三亚市西北部山区,因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被誉为“三亚后花园”。与此同时,这里少数民族占比高达85.69%,以黎族、苗族同胞为主,民族人文风情浓厚。自2014年成立以来,育才生态区立足生态底色,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描绘民族地区发展新蓝图。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的产业示范基地里,村民采摘成熟的紫色释迦。张月和 摄

  打造“甜蜜经济”新高地

  当前,育才生态区通过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路径,形成了以热带特色农业为核心、农旅融合为亮点的产业格局。其中,“新奇特优”热带水果是该区打造的“甜蜜经济”新高地。

  在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紫色释迦已进入成熟季,玫瑰红色的表皮、天然奶香冰淇淋的口感,使其被誉为释迦界的“爱马仕”,价格也高出普通释迦不少。而在前两年,紫色释迦种植在育才生态区还无人问津。

  “经过了两年多的精心培育,那受村首批种植的紫色释迦于2024年首次挂果,给农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今年来领取紫色释迦苗的农户更多了。”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在采收紫色释迦之余,已经开始统计新一批紫色释迦苗的领取情况。

  紫色释迦是那受村种植“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的“明星果品”之一,因发展“甜蜜经济”,那受村成为三亚市为数不多的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人民币的行政村。新的一年,肖春雷计划在村里打造三个一百亩水果示范基地,推广种植榴莲、紫色释迦和特色小番茄,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增收。

  那受村是育才生态区发展“甜蜜经济”的一个缩影。依托三亚的独特气候与科技创新,近年来,榴莲、黄晶果、紫色释迦、羊角蜜甜瓜、彩虹西瓜、樱桃小番茄等“新奇特优”热带水果先后在育才生态区亮相,批量产出的榴莲更是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据介绍,落地于育才生态区的三亚热科院种质资源圃已累计引进超260种全球热带亚热带优新水果品种,草莓无土立体栽培、羊角蜜适种筛选等技术突破,驱动育才生态区热带水果品质与产量双提升。现今,全区“新奇特优”水果种植正加速向3万亩目标迈进。

董欣腾正在整理民族非遗特色文创产品。董欣腾供图

  创新传承民族非遗文化

  “小时候我就是吃着三色饭、看着外婆织黎锦长大的,饱含民族元素的乡村生活一直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创业时割舍不下的情愫。”“95后”黎族姑娘董欣腾最近正忙着筹办非遗活动,“黎锦、苗绣、藤编、盘皇舞……我要把这些民族的瑰宝展示给更多人”。

  2021年6月,董欣腾大学毕业后参加海南省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回到家乡育才生态区宣传部门工作。“那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从小长大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董欣腾说,对比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家乡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令人惋惜。

  2023年9月,任期结束后的董欣腾决定留在家乡创业,把当地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她四处奔走,组织当地非遗技艺传承人、手工艺人和热爱民族文化的年轻人,成立“三亚南塔情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并销售民族元素的文创手工艺品,先后吸纳30多名社员。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董欣腾于2024年2月成立一家公司,负责产业规划和管理运营,形成“企业+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非遗产业发展新模式,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经济创收。现今,合作社平均每月都能创收4万余元。

  纯手工的黎锦图腾搭配软皮设计的提包、融合黎族图腾设计的手工布偶……传统的民族非遗文化在当下得到了创新传承。

  “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我们年轻人要发挥自己具有开阔视野和先进技术手段的优势,把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董欣腾对未来满怀信心。她计划借助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展现育才生态区的黎族、苗族非遗魅力,让非遗“飞出”大山,绽放光彩。

图为三亚市育才生态区一景。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宣传统战部供图

  教育为地区未来发展蓄力

  “以前育才生态区只有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要到市区就读,去年开设高中部以后,选择在家门口读书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了。”三亚市立才学校位于育才生态区,该校校长符瑜说,一座山区学校学生“回流”,折射出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地区未来发展蓄力。

  今年9月,立才学校新建的高中部宿舍楼投入使用,为扩招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符瑜说,新的高中部教学楼、综合楼、食堂等也在规划建设中。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好上学’,还要实现‘上好学’。”符瑜说,学校计划开设高中部的同时,谋划增强优秀的师资力量,在区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引入了6位退休“银发精英”教师,以老带新,逐步提升高中部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覆盖全年龄段的特色教育体系正在育才生态区逐步建立。三亚护理职业学院是首个落户育才生态区的高校,2024年首次招生近300人,今年则招收约4000名学生。该校理事长王云霞表示,育才生态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康养产业、培育护理专业人才。

  此外,三亚市实验中学育才校区揭牌,基础教育再结硕果。由青岛启德未来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办的三亚明德双语学校选择落户育才生态区,项目建设总进度已过半。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对外发布的招标公告显示,新校区项目也将落户育才生态区。

  “生态筑基,文化为源,产业作翼。” 中共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工作委员会书记陈积明表示,新的十年,育才生态区将锚定三亚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标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全省城乡协调发展和两个文明提升样板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促进地区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着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区域重点产业方向,靶向对接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强化本地人才培育,对接企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服务升级”的良性循环。

  张月和/文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