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都市报10月21日讯(记者 程小丹 谭琦)10月21日下午,海口西海岸沿线沙滩出现大量形似“硬币”的水母,经专家确认为有毒的银币水母。环卫部门已着手清理,并提醒市民近期游玩时避开有水母分布的沙滩区域。
据现场观察,多数水母被冲上岸后已死亡,稍一碰触即易碎裂。环卫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即便水母已死,毒性仍可能伤害皮肤,“市民千万别赤脚踩上去,避免引发皮肤病。”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银币水母属浮游生物,主要栖息在温暖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表层水域,在大风、大潮天气时会随着海浪被冲上岸搁浅。冲到岸上的水母过段时间会自然消失,海水中的则会随洋流漂离。
什么是银币水母?
银币水母是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管水母目、银币水母科的1属。银币水母呈鲜艳青蓝色,因形似银币而得名,又称作蓝色纽扣、蓝色键虫。银币水母没有游泳能力,只能随着温暖的海流在海上漂流,所以也被人们当做“暖流指示种”。夏季,它们成群出现,被海流冲到海岸附近,甚至被冲上沙滩,让整片沙滩出现“奇幻之境”。银币水母特别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们并非单一的个体,而是由许多类似于水螅虫个体组成的群体,单个个体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捕食,有的专门负责生殖,有的专门负责帮整个水母漂浮,遇到危险时还能通过放气来潜入海底。
碰上了咋办?
银币水母腹面的每条触须有着无数的分枝,上面有许多能够分泌毒液的刺细胞。银币水母的刺伤强度不足以造成严重的伤害,但会引起皮肤刺激或小皮疹。如果被银币水母刺了,首先应该尽快冲洗被剌的地方,将毒液尽量冲洗掉,可以涂抹一些防过敏的药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冲洗刺伤处即可。
(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