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南珍稀食药用菌有了“身份证”
2025年10月23日 09:05 来源:海南日报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珂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到来之际,从海南岛中部的热带雨林传来佳音:曾经因缺乏法定标准而徘徊于市场边缘的珍稀食药用菌——虎乳灵芝,如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刘洋洋团队的科研攻关下,成功获得了由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材质量标准。这份崭新的“身份证”,不仅破解了虎乳灵芝长期以来的产业困局,更彰显了现代科技赋能传统药物发展的深远意义,为这一热带瑰宝打开了通往医药产业的广阔天地。

  清晨的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橡胶林间雾气氤氲。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采收成熟的虎乳灵芝。“多亏了省科技特派员、热科院环植所的食药用菌专家徐林,他最早从海南热带雨林里发掘出虎乳灵芝资源,并成功完成从野生驯化到林下种植的技术攻关,再引入到白沙,我们才能在橡胶林下实现虎乳灵芝的规模化种植。”该公司负责人林觉枫手捧菌核,言语间交织着感激与无奈,“但因为没有食用、药用标准,我们这些优质的虎乳灵芝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销售,无法卖给药厂,也不能开发成食品,产业价值大打折扣,我们也担心产量高了但市场销量却上不去。”

  我省2024年5月出台的《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鼓励“企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如今,全省橡胶林下种植虎乳灵芝规模已超万亩,经济产值近2亿元,成为白沙、五指山等地乡村振兴的产业之一,但缺乏标准始终是制约产业升级的难题,面临“有产量无出口”的尴尬,这也是整个海南虎乳灵芝产业面临的共同困境。

  转机来自一项关键的科研突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刘洋洋研究员团队,牵头制定“虎乳灵芝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标准就是产业的‘身份证’。”刘洋洋解释说,“有了这个标准,饮片厂就可以规范化生产,医院就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后续还能开发医疗机构制剂和创新药物。虎乳灵芝为珍稀的食药用菌,我们也在与各方合作积极推进虎乳灵芝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并推动虎乳灵芝食品开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吃上虎乳灵芝。”

  这项研究是刘洋洋团队荣获2022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39种海南中药材质量评价技术及质量标准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成果的延续。该团队形成的“资源挖掘→标准创建→产业应用→临床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已成为支撑海南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标准发布后,市场反响立竿见影。澄迈县中医院副院长吴维炎表示:“虎乳灵芝有止咳定喘、健脾化湿的功效,在我们海南和广东民间也会用于煲汤和泡水喝。看到海南省药监局发步虎乳灵芝标准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向中药饮片厂采购了饮片,给患者使用。”这使虎乳灵芝实现了从民间“土特产”到临床药品的关键跨越。

  虎乳灵芝的成功并非孤例。2023年,刘洋洋团队为我省具有近千年饮用历史的鹧鸪茶制定了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推动这一特色“民间凉茶”进入中医院使用,还被开发成医疗机构制剂,为鹧鸪茶药食两用资源的深度开发奠定了产业化基础。鹧鸪茶的研究经验,为虎乳灵芝提供了成功范本。这正是刘洋洋团队挖掘海南特色中药材并开展系统化质量研究,支撑海南中药产业化工作的价值所在。无论是鹧鸪茶还是虎乳灵芝,标准制定都让这些“养在深闺”的特色药物资源获得了让市场认可的身份。

  从雨林到田间,从实验室到药房,虎乳灵芝的“破壁”之旅,正是海南将生态优势、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随着标准的落地,这条凝聚着科研智慧的产业链正在橡胶林下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