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美兰之窗—正文
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党支部党员邝必传:村民心中的“田教授”
2022年09月12日 17:12  来源:海口日报

  原标题:村民心中的“田教授”——记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党支部党员邝必传

  困境之中,他从不言弃,依靠奋斗摆脱贫困;致富之后,他不忘初心,凭借技术帮助他人。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贫困户到“田教授”,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党支部党员邝必传用4年时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脱贫路,也握紧了帮扶的“接力棒”。

  如今,邝必传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为村民的增收致富奔波忙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脱贫不忘党恩、致富不忘乡邻的初心使命,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奋发努力走上致富路

  2017年,30岁出头的邝必传,家里养了30头猪,还耕了几亩薄田,在村里出了名的勤快。虽不算富裕,但一家人的温饱不成问题。听说邝必传成了贫困户,村里人起初都不相信。

  “当时,我爱人查出了地中海贫血症。为了治病几乎跑遍了海口地区的大医院,花费近20万元。”

  邝必传说,为了给妻子治病,他把家里的牲畜和粮食卖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大笔外债。2017年底,邝必传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妻子的医疗费有了着落,政府还给他买了28只黑山羊。

  刚开始养羊时,邝必传发现,自己的羊很容易生病,脱毛、拉稀、咳嗽等症状反复发生。一得病,羊就不爱吃草,也就养不肥。这让从来没有养羊经验的邝必传犯了难。

  遇到问题就要去解决问题。在村干部的建议下,邝必传积极上电视夜校、参加培训班,闲时还看专业书自己钻研。听说隔壁村村民何运旺是公认的“田教授”,他便主动上门,跟着何运旺学习如何喂料、治病、消毒羊舍。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学习,邝必传掌握了养羊的技巧,逐渐从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羊也越养越好。

  靠着养羊,邝必传不仅让家庭摆脱了贫困,致富的信心也更强了。后来,他又养了黄牛、蜜蜂,种植了槟榔、金桔、花卉等,以多元种养促增收。

  “只种一种东西风险较大。所以我同时尝试了多种产业,这种不好卖,我就不卖,卖那些好卖的;其他的可以等价格好了再卖。”邝必传说,人穷不怕,最主要的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勤劳。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邝必传顺利实现了脱贫,还被评为2018至2019年度海口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2019年美兰区优秀扶贫户。

  “田教授”为村民解难题

  顺利脱贫后,随着种植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邝必传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从那时起,不管谁家有困难,邝必传总是随叫随到。逐渐地,村民也亲切地称他为“田教授”。

  “我的牛快不行了,站不起来了。”去年的一个深夜,隔壁的分护村脱贫户陈世荣拨通了邝必传的电话,邝必传第一时间赶到牛舍查看。原来,是牛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得了胀气。当晚,邝必传给牛喂了些花生油,第二天清早,他又来到牛舍,给牛打了一针,没过几天,这头牛就痊愈了。

  也是一个深夜,社论村脱贫户欧茂华的黑山羊生了病,流鼻涕,站不起来。邝必传打开羊的嘴巴一看,口腔没有溃烂,但有白色的黏液,凭着经验,他大胆判断可能是吃到了毒虫,便给羊喂了些对症的药,羊很快就好了。

  平时,邝必传还主动上门,到农户家观察牛羊的状态,及时处置新发现的情况。有一次,附近村子里陆续有3户村民的牛得了胀气病,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邝必传第一时间开展救治,从半夜十一点忙到第二天凌晨的三四点才回家。“有的村民不注意或者不善于观察牲畜的状况,很多病就容易被忽视。”邝必传说,自己亲身感受过被人帮助的温暖,所以他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在邝必传看来,作为“田教授”责任重大,只有掌握更好的技术才能帮助别人。为此,邝必传一边学一边教,每次指导完养殖户,他也反复思考病因和治疗方法,做到精益求精。这些年,他帮扶的足迹从村里覆盖到了整个大致坡镇,他的热心、专业、细致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向党靠拢发挥带头作用

  近年来,大致坡镇崇德村委会淋水村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助力下,装起了太阳能路灯,修了水泥路,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为村里忙碌的身影以及村庄发生的变化,让邝必传萌生了入党的想法。2018年,他怀着感恩的心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1年6月27日,邝必传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镇村党员干部给了我很多帮助,如今,我也要向他们学习,积极帮助别人。”邝必传说。

  近年来,邝必传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农业技术方面主动为村民“传经送宝”,带动大家增收致富,有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为我们脱贫户作出了榜样,符合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崇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传静说。

  谈起未来,邝必传说:“我是一名党员,我需要担负更多的使命。我要把我所学的技术教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高翔 陈文圣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