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虽变,维护城市秩序初心不改
——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美兰分局白龙中队指导员林声锐
在队员的眼中,他是勤劳的模范代表;在商家的眼里,他是温和的城市管理者。参与综合行政执法工作5年来,虽岗位有变,但不变的是那份守护城市秩序的初心,他就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美兰分局白龙中队指导员林声锐。
“城市管理工作者不仅是法律法规的维护者,更是社区居民的守护者。”5年的基层执法工作经验让林声锐切身感受到,只有坚持执法为民,用真心换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让执法工作更有尊严和活力。
(撰稿/林晓倩 摄影/李鑫)
林声锐(左一)与执法队员交流工作。
A
随时待命成为习惯
“近期我主要负责夜勤工作,如果收到投诉办件,必须要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这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林声锐表示,夜勤工作需要处理市民投诉的噪音污染、工地超时施工等问题。在旁人看来,上夜班是一件“苦差事”,对林声锐而言却“已经成为习惯了”。
过去10余年的部队生活经历,让林声锐养成了这一“习惯”。“以前在部队时,半夜经常有紧急集合,不仅要反应快、动作迅速,还要保持头脑清醒。”林声锐说,执法工作者需要随时待命,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城市秩序。正是曾经在军营里的训练经历为他开展夜勤执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分白班和夜班,有时他前一天带队上完了夜班,第二天白班需要人手也会顶替上去,是个非常勤劳的人。”白龙中队执法队员十分敬佩林声锐的工作劲头,“他身上体现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自2015年加入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来,林声锐不仅负责日常巡查执法工作,还曾在环卫中队负责监督整治渣土污染工作。岗位的变动让林声锐不断加深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累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以前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渣土车遗撒渣土的问题,工作内容比较单一。现在负责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执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林声锐如是说。
林声锐提醒商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柔性执法劝导商贩
“大姐,不能把东西摆到店门外面,‘门前三包’工作要做好啊。”在桫椤湾商业街一家水果商铺的门前,林声锐正在对出店经营的商家进行教育劝导工作。他一边说着,一边协助商家将店外的果篮一件件搬入店内。
执法工作不仅需要雷厉风行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地摊经济’放开后,许多没有充分理解政策的市民开始随意地摆摊,我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多了。”林声锐表示,通常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和执法队员都以教育劝导为主,开展柔性执法,为市民讲解说明政策,引导商贩到规定的地点摆摊经营。
林声锐帮助商家将出店经营物品收入店内。
林声锐常向队员们设问:“假如自己是摊贩,谋生的东西被扣了,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他在执法工作中提醒队员,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管理对象多为弱势群体。因此,身为执法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管理监督变为服务解难、化解矛盾,用真心真情开展文明执法,自然也能收获市民的理解和认可。
“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更便于我们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现在巡查时遇到违规的行为,我们都以口头劝导为主,市民也都能理解和改正。”林声锐说,“执法者既要做到依法管人,更要做到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