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市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积极落实南渡江禁渔工作
2022年03月18日 17:21  来源:海口日报

  披星戴月巡江面 非法捕捞无处藏

  市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积极落实南渡江禁渔工作

  3月16日3时26分,南渡江入海口区域,水面上能见度极低,只能隐约看见远处的点点灯火。此时,一艘小型渔船正摸黑在水面上开展捕捞作业。“请立即停止作业,停船接受检查。”突然,一艘执法艇从远处的江面上疾驶而来。这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下称支队)在南渡江开展禁渔期间的夜间巡查。

南渡江禁渔期间,市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开展夜间巡查。

  □撰稿 邓宇 孔凡亮 摄影 李鑫

  A 常态执法 形成禁捕退捕长效机制

  “南渡江水域现在为禁渔时间,规定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在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据支队执法队员介绍,根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海南省2022年内陆水域禁渔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农字〔2022〕81号)、海口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海口市2022年南渡江水域禁渔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2022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为海口市辖区内南渡江干流江段禁渔时间。

  为做好海口辖区南渡江流域的禁渔工作,严厉打击禁渔期间各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和恢复南渡江水域渔业资源,支队积极部署落实工作责任。3月1日9时,支队副支队长翁文宗即带领执法队员开展南渡江禁渔区执法巡查。

非法渔获。

据执法记录登记,当天巡查区域为南渡江湖心岛水域至铁桥水域,重点检查岸边是否有“三无船舶”停靠,是否有“电鱼、炸鱼、毒鱼”“地笼网”等违法行为,是否有“一人多竿、一竿多钩”等钓鱼行为,以确保辖区南渡江干流江段无非法捕捞行为。

  此后,支队每天在辖区南渡江江段开展常态化禁捕水域巡查,重点打击非法捕捞、销售水生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形成禁捕退捕常态长效机制。

  B 广泛宣传 号召共同维护渔业资源

  为重点打击非法捕捞、捕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等违法行为,号召广大渔民群众共同维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支队在加大巡查力度的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检查渔船证件等相关资料。

  3月4日,支队联合美兰区农业农村局、灵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道前往南渡江东岸开展水域禁渔巡查、普法宣传以及防疫检查。

  当天,支队政委陈明学和执法队员对灵山镇麻余村、云龙镇儒林村等地共计45公里南渡江流段进行巡查。巡查期间,支队执法队员沿南渡江东岸45公里,在重点渔村、渔港码头等处张贴禁渔通告、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

检查渔船非法捕捞的渔获。

  普法宣传中,陈明学与村干部交流,希望村委会落实属地分管责任制,结合职能职责,向村民宣传南渡江禁渔工作的重要性,让广大群众明白禁渔期捕鱼、电鱼、毒鱼等属于违法行为,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禁渔管理工作中,发现非法捕鱼行为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下一步,支队除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广大渔民群众参与禁渔工作外,还将与农业农村局、属地政府协调配合,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相互配合,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保障禁渔工作顺利开展。

  C 夜间巡查 打击非法捕捞作业渔船

  3月16日凌晨,支队第一执法大队廖国祥、白云龙、李博鹏、秦源等执法队员在美兰区三联渔港登上执法艇,开展南渡江流域禁渔期间的夜间巡查。

  夜间的南渡江江风阵阵,浓厚的雾气,使得能见度极低。虽然风浪较大,但执法队员娴熟的驾驶技术,使得穿梭在江面上的执法艇较为平稳。

  “南渡江禁渔期间,为了逃避检查,个别渔船会在凌晨出来进行非法捕捞作业。”廖国祥一边和其他执法队员不断扫视黑夜下的可疑目标,一边介绍着夜间巡查的注意事项。浅滩、礁石、渔网等等都是夜间行船要提高警惕的,以免造成执法艇搁浅或受损。根据当天潮水的潮汐表,只有凌晨2时之后执法艇才能顺利航行。

  3时26分,执法队员在南渡江入海口查获一艘非法捕捞作业的小型渔船。检查船证和防疫证明后,执法队员将该船暂扣,运往临时停靠点。

  3时42分,在南渡江水域截停一艘广东徐闻籍的中型拖网渔船。经检查发现,该船涉嫌改变作业方式和跨海区作业。执法队员说,底拖网作业这种捕捞方式,不仅破坏渔业资源,而且会给海底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创伤。

  4 时36分,在南渡江流域查获一艘“三无”渔船。

  5时12分, ……

  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落实南渡江流域禁渔行动,有效保护鱼类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环境,支队将继续坚持常态化巡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实施夜间江面巡查,以多举措协同推进,确保南渡江禁渔工作落实落地。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