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为各国年轻人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
■ 本报记者 邱江华
平台 聚焦探讨当下热点话题
每年,科技发展都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嘉宾们讨论了玩手机、玩游戏到底是分散了人的注意力,还是锻炼了人对事物的专注程度等问题。
从2006年开始,博鳌亚洲论坛正式设置青年领袖圆桌会议,邀请数位来自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体育界的、活跃的意见领袖、青年企业家齐聚,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热点话题如技术、创新、改革、就业等,探讨新兴领域如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通过多元视角的思想碰撞,为青年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拥有诸多形式的会议,其中“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是一直延续的优质品牌。她的特点很鲜明——嘉宾年轻、话题前沿、形式多样、鼓励互动,因此受到与会代表的热情追捧。
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过去该会议的主题设置,不难发现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体现在其关注的都是青年最关心的话题,并进行不同维度的观点交流、思想碰撞——
2016年,青年领袖们对“‘距离’再定义”进行讨论:未来三年,能够革命性地改变“距离”的新技术或新应用是什么?人与人、人与网络、科技与人的最佳距离是什么?对一个人来说,必将被新技术所抛弃的年龄是多大?
2017年,“社群时代:分化还是融合”成为议题:如何定义社群?新社群时代是否存在大众和小众之分?新社群时代是分化还是融合?
2018年,青年领袖们热议“看见时间的刻度”:技术打碎时间和工作界限的同时,我们如何更好地管理有限的时间?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在应对多任务工作、学习场景时,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决策又会出现哪些异同?场景的碎片化又在如何反向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
每一届青年领袖圆桌会议的主题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扣青年发展热点问题,为青年探索更优解的生活方式、思想观点提供有效途径,引领青年与时代同行。
话筒 青年声音传至世界各地
过去一年,你对时间的掌控是变强了还是减弱了?
2018年4月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演员黄晓明就“看见时间的刻度” 这个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掌控时间并不等于掌控自己的工作时间,工作只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黄晓明还提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点时就可以发现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注意力聚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把生活节奏慢下来、提升对某一事情的专注度,可有效利用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青年领袖圆桌会议理解为博鳌亚洲论坛“青春版”的分论坛,会议每年都会邀请不同行业里“颜智双高”、颇受年轻人关注的嘉宾与会,比较为大众熟悉的人物包括百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百度公司原总裁张亚勤、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中职联公司董事长姚明等,这也成为年会期间的一大话题。
这些嘉宾们拥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价值主张。他们对人生有思考,对未来有想法,他们思想新锐,观点先锋,智慧对垒。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青年领袖圆桌会议还会邀请一到两位更资深的嘉宾参与讨论,这也是该会议不局限于热闹形式、还能得出相对深刻结论的原因。曾作为“青年导师”出现的嘉宾包括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第十八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普利策奖得主Thomas Friedman等各领域的“重磅嘉宾”。
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向来以新锐、独到的观点著称,与会嘉宾们的观点、发言往往充满活力与激情,折射出青年一代的新思路,因此该会议是博鳌亚洲论坛输出创新思维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例如,针对教育问题,歌手张靓颖认为教育应该是示范和引导。“从读小学之前的认知培养,到进入学校后的是非观念建立,到了高中、大学,一个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世界观的时候,教育就应该给他所需要的启发,少一些框架,多一些引导。”张靓颖说。
榜样在时代浪潮里有何作用?歌手兼音乐创作人汪峰说,财富的确能让我们不断地攀升,带动我们的欲望,也带给我们动力。但是精神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善良、更接近信仰,让我们变得更真挚。“财富有一天也会消失,但是精神力量可以永存。”
这些充满了想法、诚意、责任和自信的青年声音,正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巨大的麦克风,向更远、更深处传播。我们也期待着听到更多的回响。
桥梁 为世界未来积蓄正能量
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平台,以及不定期的多样性主题活动,塑造并推广了来自各行业的青年领袖激情创新、梦想成功、敢于担当、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鲜明群体形象。
同时青年领袖们也通过青年领袖圆桌会议,阐释了对社会和未来的使命和责任,他们践行着既要独善其身、更需兼济天下的郑重承诺。
那么,要成为一名青年领袖,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青年领袖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阿里巴巴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卫哲在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强调:“今天我们格外强调青年领导力,因为年轻人有着天然优势,没有负担,更能勇于面对危机。”
SOHO公司联席总裁张欣认为,社会责任或许是青年领袖中突出的主题。“现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里的领袖除了做自己的专业以外,还更多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张欣说。
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指出,当前中国处在一个很有利的时期,对于青年人来说,能够参与到社会变革之中应该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我认为未来一直不变的主题就是变化,作为青年领袖之一要能够把握变化,能够适应变化,能够去发展。”马化腾说。
《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则表示青年人不缺乏能力和梦想,青年领袖应该具备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这样社会才能走到光辉的顶点。
《人民日报》原评论员何刚说:“世界终究是我们年轻人的,我们要无愧于我们的内心,无愧于我们的社会和世界。”
实际上,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只是博鳌亚洲论坛上青年人积极参与的一个缩影,更多青年人则活跃于各个分论坛,他们或倾听,或发言,展示出论坛多彩、多元的一面。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博鳌亚洲论坛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领袖借助这个平台发声,这不仅展示了国际社会对青年成长与成功的关注,也培养了世界青年人才共同的责任、服务意识、行动力以及可持续的行动力,为未来世界发展凝聚了积极的正能量。
不少与会嘉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力量,这是一群有责任、有理想、有梦想的青年人的盛会,令人充满期待。
可以预见,今后博鳌亚洲论坛将出现更多青年一代的声音,论坛将成为越来越年轻化的舞台。同时,这些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青年领袖的参与,也将使博鳌亚洲论坛的辐射作用扩大到更大的群体中。而这个年轻的群体正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
(本报博鳌4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