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口滨海九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开设30门特色课程
2021年12月07日 12:37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7日消息(记者 黄婷)“这是我编写的程序,点开每个星球的图像,会弹出每个星球的简介,而且外面的星球会围绕里面的星球旋转。”通过两节课的努力,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四年级(2)班徐一菲完成了“快乐星球”的创意编程,6日下午,她大方向记者展示她当日课后服务课程的学习成果。

海口滨海九小的课后服务课程。 记者 曹志 摄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教导处主任程达莲介绍,自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循着“梦想课程”开发的足迹,打造了立体的“课后乐园”课程群,丰富的“课后乐园”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潜能发展,为学生提供缤纷多彩的展示舞台。该校将全面落实“双减”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相结合,培养健康阳光,积极上进的滨九学子。同时,结合课后服务的工作特点,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创新。

海口滨海九小的课后服务课程。 记者 曹志 摄

  据介绍,该校坚持“政府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收费公益普惠”为原则,提供校内所有场地设施,为课后托管学生服务,做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两个校区报名参与参与课后服务学生共计6139人,在校学生参与率约69.5%;共开设托管班183个,其中滨海校区基础托管班53个,特色托管班32个;西海岸校区基础托管班54个,特色托管班 44个;课后服务教师共计235人,教师参与率49.5%。

海口滨海九小的课后服务课程。 记者 曹志 摄

  依托“梦想课程”为主题的课程哲学,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积极创建丰富的“课后乐园”。特色类课程向低年级学生、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倾斜,基础类课程向高年级学生、向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倾斜。“课后乐园”中的特色课程同样向五大类课程延伸,目前已开设五大类30门特色课程,特色班级共76个,参与特色课程学生1861人。

海口滨海九小的课后服务课程。 记者 曹志 摄

  程达莲介绍,为使孩子在一天的紧张学习之余能多锻炼身体,该校特色类课程中重点向体育类课程倾斜,使课后乐园更加活力阳光。此外,欢乐琼剧、创意手工、软笔书法、儿童绘本阅读、机器人、人工智能编程、航空模拟、经典诵读……丰富多彩的课程群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潜能发展,能为学生提供缤纷多彩的展示舞台。

海口滨海九小的课后服务课程。 记者 曹志 摄

  在人工智能智能教室,记者看到,同学们正在搭建火星车,并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插入蜂鸣器让火星车发出声响;通过传感器让火星车及时规避障碍物。在琼剧韵律操课堂上,四年级的女生们身穿特色服装,随着一句琼剧翩翩起舞,不但有声韵之悦,亦有体操之美。在儿童染艺课堂,45名孩子身穿自己扎染的短袖和围裙,做起精美的扎染手工艺品,枕套、扇子、围巾等等,都通过他们灵巧的小手变得更具艺术性……

海口滨海九小的课后服务课程。 记者 曹志 摄

  “我选了琼剧韵律操和花样跳绳两个课后服务班的课程。”四年级(1)班学生王茄彤表示,每天上完课后班6点钟,正好妈妈下班来接她。“琼剧韵律操课不仅让我锻炼了身体,还学习了海南琼剧文化,我会好好学习,为传承海南传统文化出一份力。”王茄彤说,她同样很喜欢花样跳绳,放学回家后也会主动跳绳锻炼身体。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