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亭—正文 分享
保亭力争三年培育一批支柱型产业 加速产业聚集
2022年01月07日 14:54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6日消息(记者 刘丽萍)1月6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该县影剧院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保亭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育一批支柱型产业,形成产业多元、高端聚集的产业群。

  过去五年保亭产业结构“大调整”

  过去五年,保亭经济综合实力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降至3.2%,降低了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9.6:12.3:48.1调整为36.6:11.0:52.4。旅游业不断壮大。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入选2021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是全省首个“气候康养县(市)”,七仙岭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

  五年来,保亭累计接待游客212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3亿元,旅游业对经济贡献率达14.6%。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进一步增效,打造全省首个万亩黄秋葵产销供一体化基地,红毛丹产业年产值突破4亿元,培育百香果、菠萝蜜等特色产业,建成常年蔬菜种植基地30个,累计种植特色果蔬15.5万亩。注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农产品普通商标250个,六弓乡(肉鹅)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此外,保亭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51个,实现电子商务县乡村全覆盖。高新技术实现“零”突破。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价入库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全省首发县级健康产业发展白皮书,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未来五年多措并举加速产业聚集

  今后五年,要实现保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其中将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加速产业聚集。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畅通从“大三亚”区域至保亭的快速便捷通道,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以上,过夜人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90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神玉岛、仙安石林等景区创建3A级以上景区。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镇商业服务综合体,推动岛内居民日用消费品免税店建成投用。

  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开发特色鲜明、吸引力强、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引进知名体育赛事品牌和国际顶级休闲度假酒店,打造森林、体育、黎苗文化、温泉、康养、夜间消费等“六个精品”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加大科技经费支持力度,搭建产业创新赋能平台,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主体。

  对接“大三亚”经济圈优势资源,推动科创企业和项目在“大三亚”经济圈的协同发展。重点聚焦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积极谋划科技产业园区。将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产业设计与制造,谋划建设国际设计小镇。

  壮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强化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扎实推进保亭红毛丹、榴莲、山竹、黄秋葵、百香果、菠萝蜜、什玲鸡、六弓鹅、毛感鸭等本土特色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广种植热带特色中草药,积极打造南药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运销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让保亭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高端市场。

  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农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作用,加快农产品产销供一体化建设。培育智慧物流基地,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低碳制造等产业。积极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专门制定支持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在保亭设立总部。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