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昌—正文 分享
问诊海南乡村振兴丨文昌篇
2022年01月28日 17:2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海南频道
美丽乡村处处开花,既有
美丽乡村处处开花,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资料图

  昌洒镇甘薯脱毒种苗获丰收,群星村的百香果基地里青蜜九号百香果表皮泛黄发出“成熟信号”,会文村的凤会糖贡、信封饼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水北村黄牛养殖项目二期顺利投产……近日,产业丰富的文昌不断有好消息传出。

  近年来,文昌市多措并举打造了“互联网+医疗”模式、“5G物联网”一体化管理、“励志教育+技能培训+勤工俭学+企业实践”模式、文昌鸡养殖“传味”帮扶模式、“村头建厂”劳务就业模式、水系连通助力乡村振兴、农村“三块地”改革文昌模式等一系列新机制、新办法。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确保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产业兴旺促增收 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委会共有25个自然村。过去这里出行难、发展难、吃水难,因为多数耕地缺乏水利灌溉、生产条件差等原因,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

  如今,水北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促成这一变化,不得不提的就是文昌鸡产业。

  文昌鸡养殖“传味”帮扶模式,将贫困户分为4种方式进行帮扶。

  对有劳动力和养殖场地的贫困户,采取“公司+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直接加盟公司养殖,公司免费提供鸡苗、饲料、防疫和技术服务,并定价保利润回收产品,确保贫困户养殖利润不低于3.5元/只。

  对有劳动力、无养殖场地的贫困户,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进行帮扶。村委会提供场地、搭建鸡舍,贫困户参与养殖,享受收益的70%,村委会分成收益的3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对部分不具备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入股分红”模式,引导贫困户将政府帮扶资金入股公司合作养殖获取固定收益,公司按不低于10%的年回报率给予贫困户为期5年的分红,确保贫困户收益稳定。

  对符合公司用工要求的贫困户,采取提供就业岗位的模式进行帮扶,并对其进行培训,让其掌握工作所需技能和知识。

  2018年1月,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委会发展养鸡产业。至2020年12月,三年时间里,水北村委会养殖规模已经从起初的8个鸡舍发展到90个鸡舍,先后出栏70多万只文昌鸡,累计纯收益314万元,对该村整体脱贫出列、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

  文昌市共17个乡镇,有15个乡镇加入文昌鸡养殖“传味”帮扶模式,覆盖率88%。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百姓富裕的基础。除文昌鸡产业外,近年来,水北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积极筹措资金,着力在发展壮大农村产业上下功夫。小黄牛养殖项目也是水北村的产业之一。

  村委会投入490万元资金与海南慧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养牛协议,海南慧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计划每年育600头小黄牛,每头给村集体350元的保底分红,在扣除养殖成本后,盈利部分再按15%比例给村集体分红,预计每年给村集体增收超过30万元。

  目前,基地里的黄牛已经陆陆续续出栏售卖,黄牛养殖已经成为水北村村集体经济来源的重要产业之一。近期,黄牛养殖项目二期也顺利投产,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渠道。

  局长“问诊”:农业转型发展步伐迟缓怎么破?

  符日伟:文昌市乡村振兴局 局长

  文昌市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

  “当前我市散种散养等小农经济仍占较大比重,‘抱团’发展程度不高。”文昌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符日伟提到,近年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效益整体偏低,科技队伍及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耕地撂荒严重,导致农业转型升级迟缓。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成为文昌乡村振兴发展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薄弱。符日伟告诉记者,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仍严重不足。“目前只有个别村域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污水处理项目的村庄有个别村民直接将生活污水直排到地面。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依然有待改善。”

  乡村振兴的发展,仍然离不了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才。符日伟说:“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与需要匹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形成剪刀差,年轻人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人。” 目前,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推广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

  专家把脉:延续“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发展战略

  张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围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这一议题,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谋求乡村高质量振兴,关键是要做好三个布局。对于文昌这样有思路、有想法的地区,农业转型发展步伐迟缓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远景规划。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如何找到农业转型发展的主线,对于文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从“铺摊子”向“打造精品”的转换。脱贫攻坚时期,农业产业发展重在短期时间内看到效果,“大水漫灌式”发展容易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期间,要把准产业发展的优先序,握住地区的优势资源,以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为契机,充分激发村集体成员尤其是小农户的内生动力,将资源变资产,将声势变优势。

  二是实现产业点状发展向多元融合发展转换。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续“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发展战略,以“文昌鸡”为抓手,促进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政府企业农户多向融合,讲好“文昌鸡”的历史故事,叫响“文昌鸡”的品牌文化。可以借鉴讲好品牌故事、实现身价十倍的“褚橙”经验。“褚橙”不只是一种橙子,它更是一种情怀和一种人生态度。“褚橙”通过讲述“用十九年的时间去追求,用钢铁般的意志去实现一颗橙子的初心,做一颗好吃的橙子,做一件认真的事业”的励志故事,叫响了“褚橙”品牌,品牌价值得到大幅提升,用“橙”心,换“橙”功。

  三是实施“凤栖梧桐”计划。一方面要加大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力度,重点解决乡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以及社会保障等配套问题,让“入乡人才”愿意下乡、“返乡人才”愿意留乡。另一方面,不要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好人才不仅需要“外引”,更需要“内生”,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整合本地区“大学生”资源,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假期时间,组建“大学生”科技帮扶小队,将本土人才培训工作做到实处。可以借鉴山西省万荣县的“凤还巢”计划。山西万荣县通过实施“凤还巢”计划,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建立“凤还巢”县服务中心、乡服务所、村联络站和回乡创业孵化园,为在外人员铺好还巢的致富路、筑好返乡的金光道。

  (孙海天 毛亚晶)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