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给孩子的、别撕吧了……你真听懂了吗?
2022年01月29日 09:26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过年的氛围感在东北是如何拉满的?

  搓澡,烫头,扫房,东北一家人为家里来客(“客”在东北老话里读qiě),张罗一桌好饭。

  都说东北人直来直往不客套,其实在礼数上细致周全,走亲戚、串门子,你一句、我一句,对答之间十分讲究。

  这些客套话,从小听到大,乍听不知话中意,听懂已是东北人……

龙江森工柴河林业局居民包饺子过大年。张忠林 摄

瞅你咋的VS大过年的

“瞅你咋的?”

“大过年的,算了算了。”

  “你瞅啥呀?”“瞅你咋的?”这是印象中东北人的“开战宣言”,实际上“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撕吧”的情况鲜有……“撕吧”起来大多因为抢单。

  咱们中国人对过年极为重视,俺们东北人对于热闹十分享受,谁愿意破坏喜庆热闹的团圆气氛呢?所以,在东北没有一句“瞅你咋的”,是一句“大过年的”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加一句“你等过完年的”。

雪乡居民过大年贴窗花。孙庭义 摄

来就来呗VS也没拿啥

“来就来呗,还拿东西干啥?”

“也没拿啥,快接过去。”

  “来就来呗”和“来都来了”意思大不相同,潜台词是“你人来了就好,不用送这送那的。”回复“也没拿啥”,手里可能已经大包小裹了,也就拿了……鸡鸭鱼肉、零食干果、水果海鲜、用的穿的等一大堆啥的。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看语境,得细品。

别撕吧了VS给孩子的

“你拿回去,别撕吧啊!”

“这是干啥,给孩子的!”

  东北人“撕吧”起来,除了抢单就是给压岁钱了。两个大人,一个红包,手上推搡着、嘴上争斗着、脸上笑开花,这种“撕吧”的终结语是“给孩子的”。

  然而,孩子们作为缓解尴尬的“工具人”,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压岁钱,却很少拿到这个回头钱儿。

整挺好啊VS可拉倒吧

“你这发型,整挺好啊!”

“可拉倒吧,老么咔嚓眼了!”

  新年礼不在贵贱,压岁钱不在多少,在传统习俗中图的是个吉利,处的是个感情。随后,吉利话和感情嗑就要跟上。

  东北过年万能金句“整挺好啊”,可以夸屋子收拾得干净,房子装修得气派,头发烫得漂亮(烫头和洗澡同样是东北过年仪式感,但不能夸澡洗得干净)……平日里大方的东北人此时格外害羞,都会谦虚地说一句“可拉倒吧”,意思是“干净啥呀”“气派啥呀”“漂亮啥呀”。

佳木斯市民赵先生在烫头。牛芳芳 摄

这小日子VS对付过呗

“这小日子,挺带劲啊!”

“对付过呗,还能咋滴!”

  现在条件好了,日子蒸蒸日上,过年会亲戚不亚于一场年终总结大会,“凡尔赛”自家一年的收成。老公月薪翻倍了,孩子考了好成绩,老家房子拆迁了……没有好消息不想被人问,有了好消息不等人问就“先发制人”。当对方直赞一句“这小日子”,却要迂回一句“对付过呗”,然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东北人,却从没“对付”过。

别忙活了VS造就完了

“这些够吃了,别忙活了!”

“马上就齐了,造就完了!”

  唠完家常等开饭,锅台灶火旺盛,桌案食材丰盛。看着主人忙里忙外,客人心里不落忍地说“别忙活了”,但热情好客的东北人嘴上说着“马上齐了”,还会陆续掂掇出好几个硬菜,让大伙急头白脸地造一顿,撑起来的不止是胃,还有场面。

黑河市民做的年夜饭 《黑河封面》网友 提供

整两口呗VS整不动了

“菜都齐了,整两口呗。”

“喝迷糊了,整不动了。”

  “整两口呗”是酒局的“开战宣言”,当一个东北人对你说这话,就需要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真以为是“两口”就Too young too simple,你可以理解为开始一口、结束一口,但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直到摇手说一句“整不动了”,可能还得再整两口。

着啥急呀VS等下顿的

“着啥急呀,再呆会儿呗。”

“这就走了,等下顿的,我安排。”

  酒过三巡,夜至深更,客人起身告辞,一句“着啥急呀”是主人盛情的挽留。这时要是真的“再呆会儿”,那可能还得“整两口”,让忙碌一天的主人早点休息才是做客之道。临别前,一句“等下顿的”,将过年欢聚的气氛推到高潮,也将情谊留有更多延续和期待。

  东北过年的客套话,不是套路的客气,而是热诚的情谊,一边希望盛情款待,一边希望少添麻烦,这就是善良实在的东北人。在农历新年,东北人不说“新年快乐”,而是大喇喇说一句“过年好!”

还有哪些过年客套话,

说一句证明你是东北人~

  作者:王琳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