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腿痛、肩膀痛……疼痛,千万别靠忍!
2022年02月10日 10:20  来源:海南日报
三亚中心医院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疼痛医学科主任 荣雪芹
三亚中心医院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疼痛医学科主任 荣雪芹

  腰痛、腿痛、肩膀痛……

  疼痛,千万别靠忍!

  ■ 本报记者 唐咪咪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遭受过这类困扰——腰痛、腿痛、肩膀痛等各类疼痛时不时发作,让人直呼受不了!其实,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疼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信号,若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近期,海南日报健康融媒工作室推出《大医精讲》系列直播第34期,特邀三亚中心医院疼痛医学科主任荣雪芹做客直播间,教你正确对待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疼痛医学科,对不少人来说较为陌生,有人甚至是第一次听说。荣雪芹介绍,由于疼痛科在海南发展较晚,不像内外科、消化科等科室为人熟知,因此不少人在医院挂号时,不知道慢性腰腿痛应该去看疼痛科,经常走了一大圈弯路,最后才找对地方,但此时却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同时,有的人还被一种错误认知影响,认为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吃点止痛药缓解就行,只有痛到无法忍受时才前往医院就诊,结果再次延误病情。

  “我接诊过部分患者,他们认为肩膀疼痛不算什么,休息几天就会好。但过了一阵子,疼痛并没有缓解,一检查,却发现患上了肩周炎,甚至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过渡到肩关节炎。”荣雪芹说。

  据介绍,肩周炎一般发生在45岁~55岁人群。该病早期表现是肩部疼痛,尤其是一到晚上,疼痛感较为明显;之后,夜间疼痛会逐步变为全天疼痛;再往后,会导致肩关节的逐步僵硬。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

  荣雪芹提醒,身体的慢性损伤总是先从局部软组织开始,包括肌肉、筋膜、韧带等开始发生结构、功能退变,失去了软组织的灵活性和活动性,加上没有及时纠正和治疗身体的骨、关节等结构,便会发生代偿性改变。这些部位疼痛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可能是身体正在发出预警信号。

  久坐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脊柱活动度却下降了。脊柱犹如一间房子的“大梁”。“大梁”不正,自然延伸出临床上常见的四肢痛。其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荣雪芹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包括外伤、久坐、遗传等。其中,长期久坐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腰椎受力增加,还会引起腰椎周围血液循环变差,特别是坐姿不正情况下,更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平时可以尝试进行腰背肌和腹肌的锻炼,如“小燕飞”、平板支撑、游泳等,既能增强腰背肌的力量,稳定腰椎,又能缓解腰部疼痛。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治疗方法,除常见的保守治疗和手术外,还可以进行疼痛介入治疗和微创治疗。

  疼痛介入治疗可以理解成“一根针”治疗,适合症状较轻,椎间盘纤维环完整的患者。

  微创治疗即“一根管子”能做下来就不需要开刀的治疗方法。例如,在“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能通过显示屏看到手术的全过程。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医疗器械的更新迭代,由之前单一的“椎间孔入路”变成多种安全的入路形式,真正做到“小孔办大事”。

  “我们推荐阶梯化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能保守的不手术,能做微创的不开刀’。”荣雪芹总结。

  巧用碎片化时间运动

  伴随年龄增长,日常累积的肌肉、韧带、脊柱和关节结构等慢性损伤,会使身体感到疼痛,运动则是恢复和强化身体机能的有效方法。

  荣雪芹建议,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锻炼的人群,不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性化锻炼,渐渐养成健身习惯。比如,在等电梯时,可以踮起脚尖(双足跟离地),收腹保持身体的挺拔和平衡,时间持续5秒以上。

  乘车、坐飞机时,可以随身携带一根弹力带,在保持躯干稳定的情况下,练习四肢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度。

  开会时,保持挺胸收腹的坐姿可以使椎间盘受到的压力最小。如果开会时间持续较久,可以后倾坐姿,小腹收缩,臀部离开椅子,膝关节屈曲受力3~5秒钟,3~5次为一组,连续2~3组可以缓解腰背部不适。还可以小腹强力收缩,双小腿交叉,做单脚尖立地、臀部抬起等类似动作,能减轻久坐产生的身体不适。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