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正文 分享
三亚南繁基地又获丰收 科研人员:传承袁隆平精神
2022年05月08日 1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5月7日,在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几位游客在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点的稻田中拍照。在前一日,该示范点早稻测产910公斤。这不仅让游客们欣喜,更让科研工作者完成今年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标充满信心。

  【同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涂升斌

  今年我们双季亩产三千斤,再次达到我们袁院士早造(水稻)900公斤的目标,今年测产是910公斤。我们认为技术成熟度,包括我们可重复性,应该说不管是在去年的情况,还是今年一些天气低温的情况,我们也同样达到了超过900(公斤)的目标。也就是说明我们的品种、技术、良种、良法这种的稳定性。

  【解说】据了解,2020年12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三亚召开,成立了以袁隆平为首席科学家的攻关领导小组。在同一试验示范点,连续两年达到目标产量才算攻关成功。2021年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双季稻平均亩产已达1586.86公斤。

  看着金黄的稻穗,南繁科研工作者表示,袁隆平老师离世已近一年,但其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一直影响着自己。自己要像他一样,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同期】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员 冀占东

  我觉得袁老师最重要的几个品质,一个就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对所有实验的(工作者)我们要以求真务实,以最真实的实验结果,看出科研水平达到什么样程度。我们取得的育种成果在什么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去改良我们的新品种。

  【同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涂升斌

  袁老师也是我们农业科技界的楷模和榜样,他一心扑在田间工作。我们也要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把我们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同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坝头示范点负责人 陈灿

  袁老师在农业中间给我们带来大家对农业的关注、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同时他的影响力在外面,因为通过中国杂交水稻这个名片,他们认识了我们中国的粮食、中国的农业。

  记者 李宇凡 王晓斌 海南三亚报道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