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乡村生态产业化路径探析
2022年05月11日 08:36 来源:海南日报

  □ 陈开发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口市施茶村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和乡村都要发展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五指山市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乡村生态产业化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实现乡村生态资源与市场对接的高效模式,未来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海口优质的乡村生态资源如何激活,实现生态产业化?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成熟高效的生态产业化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通海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禀赋与基石

  近年来,海口市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有效,为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水体治理和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荣获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成功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八大行动”,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建成美丽乡村54个,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旅游重点名村3个;四是成功打造海口火山荔枝、大坡胡椒等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累计核准1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随着乡村生态资源显著改善和提升,海口生态产业化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下逐渐实现内生发展。一是众多依山傍水的农家乐,延伸了产业链,是生态产业化的重要标识;二是星罗棋布的乡村民宿让乡村生态产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是共享农庄的兴起让生态产业化迈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生态产业化格局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海口生态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现状与瓶颈

  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当前,海口生态产业化缺乏系统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思路需进一步明确,市场提供的生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多,缺少高质量的产业品牌和服务供给,目前依然集中在农家乐餐饮、采摘、垂钓等,市场吸引力不足。

  稀缺资源缺乏开发。海口不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农业产品,但好口碑的流量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比如,灵山北姆堆公园、龙塘古蛇桥等网红点,在未启动商业开发的情况下,基于景点自然条件稀缺性和独特性,备受市民游客青睐。然而,自发形成的网红点往往缺乏运营管理,并没有真正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产品的过渡,既不能有效保护良好的生态,也无法提升游客体验感。

  营销方式创新不够。受疫情的影响,短途游逐渐兴起,乡村旅游成为率先复苏的市场之一。虽然市场体量庞大,但海口缺乏优质龙头引领,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

  理念与路径

  人们对“两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一种更高境界。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化,将海口传统的乡土风情与现代的生态产业融合,既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生态产品的美好需求,又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乡村振兴需要,又是市场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口生态产业化要达到第三阶段,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以政府推进为主导,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一是强化规划统领。编制市、区两级中长期生态产业化战略规划,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为基础,聚焦自然生态资源、美丽乡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共享农庄等元素,促进生态产业化发展。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总体上看,海口乡村普遍缺项目、缺主体、缺人才、缺资金。要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产业上予以引导、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在组织上加强领导,引导资本、人才、技术向乡村流动,激发产业发展动力。三是强化审批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区、镇级两级政府的审批权限,缩短产业立项、用地审批、项目开工等办理时限,营造优良的生态产业营商环境。

  以要素保障为驱动,加速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深化“三块地”改革,通过集体土地入市、闲置农房及宅基地租赁等形式,增强生态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通过建立有偿的退出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权,保障产业土地需求。二是优化产业用地政策。传统农村土地规划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应争取更多的用地政策,盘活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所需用地。比如,争取工业用地政策,把农产品加工、生产、包装、展示、延伸服务等环节留在农村;可争取旅游用地政策,让乡村旅游项目顺利落地农村。三是壮大产业人才引擎。加强生态产业人才培训工作,提高职业素养、服务水平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尤其要注重培育一支以农民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保持队伍稳定性,保障生态产业的长期经营与发展。

  以凸显特色为核心,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一是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产品。利用海口特有的气候和优质的空气、水源、湿地等条件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如发展石斛、鹧鸪茶等特色农产品,持续举办火山荔枝节等活动,促进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融合发展。二是开发生态资源服务功能。比如发展湿地康养、温泉保健、红树林药用产品等产业。三是提升生态资源旅游价值。依托海口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培育生态旅游、湿地观光游、农艺体验、火山石屋传统工艺展示等新兴业态。

  以优化供给为支撑,助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持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狠抓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落实,压紧压实镇、村两级生态保护责任,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以优质的生态筑牢产业发展基石。二是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按照“一村一品”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通过植入生态、历史、人文、康养等元素,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极具市场潜力的美丽乡村“引流”景点。三是持续提升农业生态产业水平。充分利用农业的生态功能,赋予传统农业旅游、休闲、示范、教育的功能,拓宽农业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生态农产品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本文系海口市社科联《海口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路径探析》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