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会议召开
2022年06月01日 16:00 来源:中新网海南

  中新网海南新闻6月1日电(王子谦 张月和)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会议31日在海口举行,多位专家学者针对蓝碳相关领域的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做出介绍,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探讨海南蓝碳发展。

  会议主要介绍国内在红树林、海草床、海洋牧场等三大蓝碳应用方向的研究现状、蓝碳新发展理论和相关政策分析,对标国际蓝碳研究,比较国内蓝碳发展优势,为海南进一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助推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暨全球变化研究院教授林光辉介绍,滨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蓝碳碳汇潜力每年可封存50多万吨碳,可扩增的蓝碳碳汇每年达200多万吨,为目前的4倍左右。作为滨海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红树林与其他服务的生态系统相比总价值最高。自2008年在中国建立红树林碳通量观测系统以来,分别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进行红树林碳库调查,逐步构建全国滨海湿地蓝碳通量观测网络。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爱民则以海洋牧场中的贝类养殖为例进行热带海洋牧场建设与碳汇渔业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实践及增汇技术,通过建设人工鱼礁解决局部污染和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经济贝类养殖一方面通过珍珠贝类、食用型贝类等实现经济价值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其固碳能力实现蓝碳增汇,为海洋牧场碳汇价值实现提供研究案例。

  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研究员阳平坚从应用角度探讨国家双碳目标下的海南生态价值实现问题。在气候变化高度政治化的国际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成为我国当前对外关系的窗口之一,中国的碳排放量稳居全球第一,面临经济发展质量和能源结构的巨大挑战。海南拥有广阔海域,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草原的200倍,要充分利用海洋大省的资源优势,在市场和政府的推动下构筑以碳为通道的蓝碳生态价值实现平台。

  会议召开当天,海南首个滨海蓝碳碳汇交易项目——三江红树林修复项目完成签约,标志着海南省蓝碳资源价值实现迈出崭新的一步。(完)

编辑:李奥迪